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初中版)
22505400000035

第35章 战胜学习上的挫折

写给妈妈的话:

学习的过程就像渡河,总会遇到些风浪,孩子只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成功地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够继续前行。

生活案例

汪志是个听话的孩子,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可自从进入初二以后,他的精神状态变得非常糟糕。不仅在家里常常丢东落西,在学校听课时也是精神恍惚,经常开小差。经过几次考试之后,他的成绩下滑得厉害。老师也和他谈了几次心,但并没有问出原因,只好把这件事告诉了汪志的爸爸。

听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爸爸不禁感到疑惑:“汪志小时候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上了初中后,虽然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也一直是稳定在中上游。怎么上了初二,成绩会突然变差了呢?”

带着这个疑惑,爸爸找机会和汪志促膝长谈了一次。在和孩子的交谈中,汪志向爸爸说了自己最近学习状态变差的原因。

原来,汪志升入初中以后,有个心结一直没有解开,就是他的成绩再也进不了班级的前几名了。他总觉得自己的成绩在班级里不上不下,经过初一一年的努力,成绩还是在班级的十几名徘徊。于是,他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的脑子不如别人聪明。

看着孩子一脸的苦恼,爸爸也找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他,只能鼓励他说:“只要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有上去的一天。”可这句话说完,连他自己都不太相信。

应对策略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对学习产生了一种力不从心之感,是初中阶段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因此,很多孩子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怀疑,产生“他们是不是都比我聪明?”“我最多也只能学成这样了”等等一些消极的想法。

其实不仅是孩子,连家长有时也感到不能理解:孩子上小学时,明明成绩一直很好,可上了初中,学习虽然更用功,为什么成绩却退步了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认清孩子所处的学习阶段后,就能明白了。小学时,孩子学习的课业内容相对简单,学科也很少,只要肯努力,全部拿满分也不是什么难事。升入初中后,不仅课业难度增加了,孩子的竞争对手也增强了。既不能像小学一样努力学习拿满分,又不能超越所有的同学拿第一名。与小学相比,成绩下降也是必然的。

但孩子们并不能看清这一事实,他们经过努力学习,却一直不见成绩增长,就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然后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这就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挫折。想要帮孩子克服学习挫折,家长就要找出让孩子产生困惑的原因。总的来说,原因主要包含三点:

1.孩子的成绩稳定在一个不高的水平,提升很慢

和班级里一些老实学习、成绩却又不太理想的孩子谈心时,总会听他们提起这一点:成绩提升太慢。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见成绩有大的变化。为何成绩提升慢,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困惑呢?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都有类似的经验。当我们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开始做得非常好,可到了一个阶段,无论怎么努力却都是收效甚微,时间一久,自然会感到心灰意冷。同样,孩子努力学习成绩却上不去,学习积极性也难免会受到打击,失去学习的信心。在这一阶段,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摆正心态,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成绩的变化。

孙晓上初中后,学习成绩由小学时的第一名,变成了现在的近二十名。为了能让自己的成绩重登榜首,在刚开学的两个月里,她学习特别用功,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背英语,然后匆匆吃完早饭上学。晚上回家后,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做习题,直到深夜。

然而,两个月后,孙晓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了。妈妈有些担心,就过来找女儿聊天,女儿对妈妈哭诉道:“这两个月来,我那么努力地学习,成绩还是进不了前十名,看来我确实是不够聪明。”

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妈妈连忙安慰说:“谁说我家女儿不聪明,你的成绩不是比刚开学时进步了吗?”“可进步这么慢,啥时候才能进入前几名啊?”孙晓闷闷不乐地说。妈妈拿着女儿的成绩单,指着排在女儿前面的人说:“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学习也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进啊!”看着妈妈的手指在成绩单上慢慢往上滑,女儿眼睛一亮,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她慢慢地点点头,说:“我懂了,妈妈,谢谢您。”之后,孙晓又恢复了饱满的学习状态,到了期末的时候,她的成绩已经进入班级的前三名了。

学习要循序渐进这种道理,孩子并不能靠自己领悟。当他们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却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后,心中就会失落起来,变得厌学。家长要从孩子消极的行为中,及早发现问题,然后和孩子好好沟通,帮助孩子正视学习挫折,渡过学习难关。

2.老师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失落感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老师对他们的关注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学习状态的好坏。孩子有这种表现,也很容易理解。虽然他们不是为了老师而学习,但在学校里证明自己优秀的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呢?那就是老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老师越重视,证明他们越出色。

可老师要面对全班的学生,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孩子的感受都照顾得过来。一般来说,老师的目光常常停留在两种学生身上: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和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因此,有很多孩子都会感到老师忽视了自己,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要改变这种情况,家长就要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老师忽视了你,你却不能忽视了自己。因为只有自己重视了自己,改变了自己,才能再次赢得老师的青睐。”

3.功课太难,学习压力大

和孩子交流时,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抱怨:“物理太难学了,很多题怎么都想不出来该怎么做。”“英语单词真难记,我每天都要背一两个小时,可还是记不住几个。”“语文作文太难写了,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话。”这些抱怨的孩子,显然都是学习上遇到了挫折。

当孩子产生这些想法时,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不是学科难,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错误。学习方法因为科目的不同而差别巨大,但孩子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因此,当孩子感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多费心找出孩子学习方法上的错误。同时,家长也可以从老师那里借鉴来正确的学习方法,耐心地教给孩子,帮助他们战胜挫折,走出学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