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初中版)
22505400000026

第26章 劳动教育,别样的爱

写给妈妈的话: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们成长的沃土,而家庭劳动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元素。让孩子去做家务,不仅能让他们学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更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

生活案例

周日中午,张培在家里做作业,而妈妈准备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她对张培说:“小培,一会儿要洗衣服了,你把卧室里的被罩和床单拿出来。”张培头也没抬地回道:“妈妈,我正忙着写作业呢,你自己弄吧。”

听女儿这么说,妈妈有些不高兴,毕竟孩子都上初中了,怎么能不帮忙做一点家务?将来考入高中,住校以后可怎么办?于是,妈妈来到女儿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培,你现在已经上初二了,该学会做些家务了。不然高中住校后,谁来帮你做这些事啊?”

“妈妈,记得我小时候想主动做点家务,但你一直不让。想帮忙做饭,你怕我弄不干净;想帮忙洗碗,你怕我打碎了;想帮忙洗衣服,你又嫌我洗不干净。今天是怎么了,突然要求我来帮忙了?”张培不解地问。

“小时候这些事情还不该你做,但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如果不学会自理,以后怎么适应独立生活啊?到了你这个年龄,学会做家务也是你的必修课之一啊。”

“嗯,好吧,那么从今天起,就让我来做妈妈的家庭小助手。”张培放下书本,跟妈妈开始大扫除。

应对策略

生活就是一种教育。在现代家庭里,从来不做家务的孩子大有人在,这也养成了社会上的一种特殊群体:啃老族。孩子进入社会以后,万事还是依赖父母。“啃老族”的形成,就是因为孩子从小就接受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万事大包大揽,让孩子养成了事事依赖别人的精神残疾。

其实,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帮助孩子培养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特别是孩子上了初中以后,他们已经具备了做家务的能力。通过做家务,可以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学到很多生活必备常识,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但说起让孩子做家务,有的家长难免犯愁。因为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现在让他们做这些事情,他们怎么会愿意呢?对此,家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给孩子吃点懒惰的苦头,让他们学会主动做家务

苏联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快乐。”对于家务,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不要认为很多事情孩子长大了就明白了。小时候养成了习惯,长大后更加改不了了。

如果孩子因为懒惰而不愿做家务,家长千万不可惯着孩子,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吃点苦头,让他们懂得学会做家务的必要性。

李铭今年上初一,别说帮家里人做家务,他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平时,他的房间里总是一团糟,课本、钢笔、作业纸扔得到处都是,床上、写字台旁、地上丢的全是垃圾。每天一打开他的房门,妈妈都看不下去,只能帮他打扫。

一天早上,该去上学了,可李铭还在房间里急急忙忙地找英语课本。他一边找一边对妈妈发牢骚:“我都和您说了多少次了,别整理我的房间,东西乱我才能找着。现在可好,您整理完后,我的课本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帮他找到英语课本后,说:“你的房间乱得都不能看,客人来了影响多不好?你不收拾,以后我还得收拾。”

就这样,李铭连着好几次找不到东西后,只要看见妈妈进自己的房间,他就忙说:“别动,我自己来。”慢慢地,李铭似乎开始习惯了收拾东西。有时家里人不在,他一个人也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孩子的懒惰多数都是家长养成的,但只要家长动一些小心思,让孩子尝到懒惰的“苦头”,那么他们就会学着主动做家务,以免以后再吃“苦头”。

2.多几句赞扬,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肯定和快乐

让孩子吃苦,可以迫使他们去做家务。但是,教育孩子的方式,赞扬显然要比吃苦来得更有效果。当孩子帮家长做家务的时候,哪怕是再小的事,家长也要记得给予表扬。

小时候的刘苗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但上了初中以后,她好像变得有些懒了。以前,她总是主动抢着做家务,可现在,叫她几声,她也懒得应一下。

一天晚上,妈妈因为回家很晚,刘苗只好自己做了晚饭。回家后,妈妈看到女儿已经做好晚饭,连连赞扬道:“我女儿长大啦,终于知道疼妈妈了。”虽然晚饭做得很难吃,但妈妈还是吃得非常高兴。

也是从这件事后,刘苗似乎又变回了以前的样子,开始主动帮忙做家务。妈妈为此见人就夸,母女俩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

对孩子赞扬几句看似无关紧要,但这种肯定恰恰能激发孩子自尊自强的心,让他们主动学会担起家务,担起家庭责任。

3.给孩子一点奖励,“引诱”他们参与劳动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把奖励与孩子的成绩联系起来。而这一点,放到做家务上,同样有效,而且教育效果更佳。给孩子零用钱时,家长可以把零用钱的数量与家务量联系起来,让孩子明白,金钱是靠劳动获得的,减少孩子不劳而获的心理。

张谦最近搬了新家。刚住进新房时,妈妈想请个工人打扫房间,每小时20元。爸爸知道后,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张谦,条件是每小时25元。张谦高兴地接受了,然后马上兴致勃勃地干起活来,把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非常干净。

这一次打扫卫生劳动,不仅调动了张谦的劳动积极性,还让他明白了赚钱的辛苦。而且,钱还落入了自家人的手里,一举三得,一家人都很高兴。

孩子愿不愿意做家务,关键还是看家长能否加以善导。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处理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开始帮忙做家务。劳动教育也是一种爱,它可以让孩子走出家长的庇佑,学会自理、学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