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初中版)
22505400000023

第23章 家长做个“和事佬”

写给妈妈的话:

孩子上了初中后,常常会与身边的人起“冲突”。这时,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化解冲突,做好“和事佬”,那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更进一步。

生活案例

近来,上初二的张宇和大她三十岁的妈妈之间闹腾得厉害,两人的关系恶劣至极。小时候,张宇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可上了初中后,她成为追星一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偶像的宣传画,耽误了学习,成绩也由以前的尖子生变成了现在的中等生。不仅如此,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稍微说她两句,她就会摔东西,再不然就把门反锁上,怎么叫也不开。

而张宇的妈妈本来是公认的好脾气,但女儿的表现也让她变得暴躁起来。有时,看到女儿摔东西,她也会大发雷霆,和女儿大吵大闹。母女二人常常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家里的声音被邻居戏称为“高八度”。在外面,只要看到母女二人在一起,邻居都不敢前去主动搭讪,生怕被两座“火山”波及。

两人争吵可是苦了张宇的爸爸,每天生活在母女二人之间,看着她们不停地吵架、摔东西,张宇的爸爸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她们吵完了再收拾东西。为此,他也常常疲惫不堪。

应对策略

张宇家的情况,正是现在社会上的一种新的家庭问题:更年期的妈妈碰上逆反期的孩子。因为国家提倡晚婚晚育,所以很多家长的年龄要比孩子大二十五到三十岁。当孩子上初中,进入逆反期时,妈妈的年龄也刚好进入更年期。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想要独立,性格叛逆;妈妈变得烦躁、紧张、焦虑,两个处于心理动荡期的人碰到一起,产生“交火”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由于孩子的心理不稳定,心智不成熟,除了这种“双期碰撞”外,他们还会与不同的人发生冲突,而此时的家长,就要做好“和事佬”的工作。

1.采用迂回策略化解“两期”的矛盾

如果家里存在“两期”现象,那么夹在中间的爸爸们就需要做点儿努力了。一个有见地的好爸爸,需要学会同时为妻子和孩子疏导情绪,理解和顺应双方,让妻子和孩子做到心平气和地沟通。

晚上,不知道什么原因,上初中的杨涵和40岁的妈妈吵了起来,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声音都提到了最高分贝。看着母女俩越吵越起劲,后来甚至开始摔盘子砸碗了。杨涵的爸爸把两人分别劝进屋里。

他先是来到妻子身边,耐心地听妻子抱怨孩子的种种不是,等妻子发泄完了,他说:“你放心,我这就去好好说说孩子。”然后他来到杨涵的房间,告诉她:“你妈妈虽然骂了你,但其实还是心疼你的。而且你妈妈正在更年期,脾气不好,你稍微顺应着她一些。我也和你妈妈说了,让她以后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事后,等杨涵的妈妈心情平静了,杨涵的爸爸又细细劝说了她一番。

面对“双期碰撞”,逃避不是办法,这一时期,父亲要学会做个“和事佬”,帮妻子解开心结的同时,也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2.遇到事情,家长要先冷静下来

当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闹事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尝试这一种方法:做深呼吸,连续深呼吸半分钟,然后再去处理孩子的事。有的家长会说,这样做有效果吗?经过测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下面是一名老师的教学经历:

一天,班里的一名同学着急地跑到办公室,对我说:“沈老师,你赶快去班里吧,刘海和王曼打起来了。”“这两个捣蛋的家伙,尽给我添麻烦。”我边走边想。在教室里劝开他们后,带着两人回到办公室。

然后,我先深呼吸了几次,把心里的怒气压下去,然后心平气和地问他们打架的原因,然后轻声地教育了他们几句,两个孩子在我面前都诚挚地向对方道了歉,回去以后,两人也没有再发生口角。

老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心平气和地教育两个孩子,冷静地让孩子明白他们的错误所在,然后加以改正,解决矛盾。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像沈老师一样,做几次深呼吸运动,让心情平静下来,然后再慢慢处理孩子的事情。

3.和孩子讲理,首先要肯定他们

当孩子与别人发生争执时,家长免不了想对孩子说教一番,但说教是要讲究方法的。很多家长在与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完全是一种指责。这种指责的语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孩子指责,证明孩子做得不对,这恰恰伤了这一时期孩子想获得他人认可的心。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家长说得再有理,孩子也根本不想听。

所以,要给孩子讲道理,必须学会去肯定孩子,表明你能理解他,同时希望他也能理解你。例如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一定懂这些道理,而且记得上一次你就做得非常对……”然后,再和孩子讲道理,他们才能学着去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