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初中版)
22505400000013

第13章 心浮气躁,如何沉淀

写给妈妈的话:

初中生内心都有一团压不住的火,它就是焦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想要顺利前行,父母就要帮孩子浇灭这把火,还孩子一个安宁的心理世界。

生活案例

案例1:

卢蒙上初中后,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做事失去了专注和耐性,事情总是做到一半就去干别的了。除此之外,他还患上了失眠症,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据卢蒙的妈妈说,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老师也反映,卢蒙上课常常开小差,玩弄个小玩意儿什么的,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看着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妈妈只好带着卢蒙去看心理医生。到了心理诊所,她才知道,原来很多孩子都出现了类似的状况。

有个家长说:“以前,我儿子挺老实的,可才上初中没几天,他好像突然变得好动起来。一开始,我还没有在意,过了几个月,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了。现在,他竟然常常欺负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每次回家,他总是到处翻弄、找东西,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我儿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

案例2:

小枫刚上初三时成绩还非常好,妈妈常常和别人夸耀说,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学校里的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因为家里人对她寄予了厚望,小枫渐渐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就是自己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

于是,每次考试前,小枫的心就安静不下来。因为不能静心复习,加上初三班里有一些复读生,小枫的考试名次下降了不少。妈妈看到成绩单后,虽然没有说她,但表情显然对她很失望,小枫的心理压力更大了。

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每逢考试,小枫就会变得紧张兮兮,抱着书本却一点儿也看不进去。在考场上的发挥也频频失误,成绩直接滑落到班里的中等水平。

到了初三下半年,黑板上写下了中考倒计时。看着中考一天天临近,小枫心中的焦躁和不安也在一天天加剧,再这样下去,别说重点高中,可能自己什么高中都考不上,小枫觉得自己都快崩溃了。

应对策略

有焦虑症的初中生以初一和初三的孩子居多。初一是因为进入了新环境,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和新老师、新同学相处,也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这种对新环境的恐惧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感。初三则是因为压力过大,面临中考这个人生的第一个小转折,孩子没有足够的信心应付,焦虑就会随之出现。

孩子出现焦虑症状,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帮其缓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怎样帮孩子克服焦躁,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1.教给孩子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正确对待负面情绪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期,很多生理现象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而且初中的学习压力增加,一次次的考试压力更会加重这种负面情绪。如果任凭这种情况发展,孩子就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

所以,孩子上了初中后,家长要多多注意孩子心理和身体的变化,把青少年该懂的生理知识教给他们。可以给孩子买这类书,也可以直接给他们讲解,让孩子懂得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孩子懂得了这些知识,心中的烦恼便会一扫而空。

2.鼓励孩子宣泄心中的不安

缓解负面情绪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它宣泄出来。家长要以朋友的身份鼓励孩子多和别人聊天,不要把问题闷在心里,有了烦恼可以和家人说,可以跟朋友说,也可以对老师说。总之,只要把烦恼告诉了别人,心中的苦闷就会减轻很多。

如果孩子实在不想说,家长还可以告诉他用运动、旅游、大声哭喊等方法,通过一种激进的举动,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具体情况还要看孩子的选择。只要能找到适合的宣泄方式,焦虑必然能得到缓解。

3.教给孩子学会自我放松

焦躁的人通常都会失去冷静,思想随着情绪走,导致焦躁迅速加重。因此,家长要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随时让自己保持冷静。想要保持冷静就要学会放松,放松是和焦虑完全相反的一种情绪。当人完全放松下来时,心中就不可能再出现焦躁。

自我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深呼吸法和想象联想法。深呼吸法是平静人心态的利器,当遇到令自己心烦的突发情况时,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嘴呈小“O”型,缓缓地把气呼出来,反复几次,心情就能平复下来。想象联想法是帮人缓解忧愁的另一个好方法,当人心情低落时,不妨暂时把让自己烦恼的事放到一边,多想想让自己舒心的事,例如,以前看过的开心故事或温馨电影,等心情转好了再处理原来的事情,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让孩子学会这些自我放松的方法,不仅可以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还可以让他们获得进一步的成长。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多听听音乐、散散步,也能减轻焦躁。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让他通过写字、画画、下棋等休闲运动,练就平稳情绪的能力。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有了自理能力,遇到困难时他们更多地想着如何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孩子的抗压能力会大大增加。升入初中后,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首先是生活上,洗衣、做饭、买东西等生活琐事都要让孩子自己来。其次是社会交往上,鼓励孩子独自去看望老师、亲戚等。这两方面教育得好的话,孩子就有了长大的感觉,一般的压力也就能轻松承受了。

5.把成绩看淡一些

面对考试,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焦躁的症状。学习差的怕挨训,学习好的怕失误,家长越在意成绩,越可能造成孩子的惧考心理。身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心理负担,一味地在成绩上要求他们,造成孩子身陷焦虑之中就得不偿失了。

孩子的成绩只是他们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考差了,可能是因为孩子贪玩,也可能是失误,或是一些心理原因。家长要找到根本原因,然后心平气和地去解决才是正确的做法。

初中生很容易产生焦躁心理,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找出孩子出现焦躁的根本原因,然后消除它们,引导孩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