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认为,处世要学会舍弃精明,韬光养晦。在这一大前提下,人应该学会坚持、学会忍耐、学会永不放弃,学会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舍弃精明、韬光养晦就是让人们学会忍耐和永不放弃。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肯定有很多人拼命说这个不行,那条道路走不通。殊不知一个人没有试过,谁也不能说一定不行。其实人们应该学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尝试着去做一些事情。
有一只蛾正从茧里挣扎着爬出来,一个小男孩见它如此痛苦,拿剪刀帮它将茧剪开。这只蛾终于摆脱了痛苦,却发现自己飞不起来,后来就死了。
这是什么缘故?原因很简单,因为蛾承受痛苦的过程就是一种聚集力量的过程。想想很多成功人士承受了多少痛苦才获得了成功。然而有些人却不能获得这样的苦难,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点困难都让他们觉得难受,都让他们想寻求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取得成功。
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人生的成长阶段,基本上是几十年。人要学会自己成长,不仅如此,还要承担起照顾他人的重担。未来的责任要求人必须有坚持、执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还要求人们有自立自强的意识。每一个人的命运也大不相同,人们大可不必将他人以往的经验作为完全正确的真理来遵守。时代变迁,仅遵循以往的经验来处理事情,无疑是刻舟求剑。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是自己做的,他一共做了三个。当他把第三个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有点嘲讽地说,没有比这更难看的小板凳了。听到这话,爱因斯坦立即从课桌下面拿出了两个小板凳,很严肃地对老师说,交给您的那个小板凳至少比这两个要强许多。爱因斯坦从小就自己动手做些东西,这对他后来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爱因斯坦的一种坚持精神。
生活中,我们很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各种事情,希望能够获得成功,但是后来发现很多事情都无法想象,最后屡屡失败。经过几次失败以后,很多人就开始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同时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最后,只有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才能让自己活得心安理得。我们中的许多人往往因为害怕失败,就不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对自己而言,成功是不可能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放弃了坚持。
坚持就在于永远相信目标在前方。既然目标在前方,就永远都没有半途而废和放弃的理由了。1932年深秋的一天,世界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尝试着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海水里游了16个小时后,她嘴唇冻得发紫。而远方,迷雾重重,根本看不见岸。查德威克感到难以坚持,于是向伴随着她的小艇上的朋友请求道:“我不行了,快把我拉上来吧!”朋友鼓励她说:“只有一英里了,最后一英里,再坚持一下就到了。”她又看了看前方,根本看不到岸,于是她再三恳求朋友拉她上船。等上了船以后,查德威克才发现离岸真的只有一英里。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再次进行了同样的尝试。浓雾依然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还是那么冰凉刺骨,她还是望不见海岸。然而,这次,她反复告诉自己海岸就在前方一英里的地方,最后她获得了成功。
坚持就在于能够勤奋工作。很多人认为勤奋工作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所做的工作被别有用心者拿去当“嫁衣裳”了,于是便放弃了勤奋工作。这样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北宋的范仲淹,特别受到后世人的称道,因为他不仅是个政治家,而且是个文学家,同时他特别勤奋。他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虽然读书环境很恶劣,但是范仲淹十分刻苦好学,最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他为官时,曾经很多次向朝廷上书,针砭时弊,希望能够革新政治,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由于范仲淹特别勤奋地为民请命,为朝廷做官,即使被贬降职,他依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世万代对他都十分景仰。
成大事者认为,人只有舍弃那些所谓的精明,才能够真正做到坚持,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