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22484200000051

第51章 自行其道

赵翼如

儿子的自行车曾让我很纠结——一骑远行,滚出的车轮背离了升学走向。

当中考冲刺的“战车”呼啸而过时,儿子悄悄出逃了。他骑上一辆自行改装的单车,单车装有复杂的变速器、避震器,把头盔一戴,骑车去登山,在同学看来是很酷的样子。

那是他最自由的一夜。妈妈出差去了,他踩着呼呼转动的轮子,骑进黑暗中,体验无依无傍的快感——撒手兜风,一路释放着“战车”的“火”。星空下的紫金山,有梦一样的神秘高远。他像个摇摇晃晃的精灵,车灯投下的一圈亮光,照出满山疯长的野花野草……

他在“人人网”上的个人主页,封面就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小孩儿,飞过月牙状的拱桥。星月与车轮,融成光与影的联盟,有飞扬的生命色彩——这是茫茫题海中的小小孤岛,由此从分数构筑的围墙里逃逸而出。

我曾在一个火车头底下发现罕见的场景:钢筋骨骼的缝隙里,活着一群小昆虫,居然在弥漫的烟雾中一下一下弹跳!那是置身绝境的操练?

孩子骑车寻找自己的角落,寻找那份让自己痴迷的惊奇。15分钟——他以这样的快速骑上了紫金山山顶。在星空下大声叫喊,似乎一点点叫回了自己。然后练习表演特别车技:停在车上不动,拐很小的弯……回家已是凌晨6点。

想起惊恐一幕:朋友阿敏的儿子骑着摩托,以一种危险的姿态在山道飙车,迎头撞上一棵千年古树,偏偏刹车失灵!老树愣了一下,生命就在瞬间被甩出车身,不知从哪里弹回又倒挂树上,当场气绝身亡!

听说圆形车轮被撞成多边形,可见其速度的疯狂。

我只有用眼泪伴之以唠叨,没收了儿子的自行车。我受不了他脸上腿上的一个个伤疤。

某一日,看见他眉毛旁划了道血痕。又一天,他受伤的脚装进了石膏,被人背了回家……“但是老妈,男孩的疤痕,你要当必须经历的东西加以接受。”他倒过来安慰我。

当初给他买车,是作为交通工具,因为上学那条路太堵。谁知没多久,这车就“变脸”了。有一天我骑着这车去打气,车店的师傅很好奇:阿姨怎么骑这么酷的准赛车?

我纳闷,只是买了普通型的轻便车呀。

师傅取笑道,这车除了原来的车架,几乎所有的装置全换了,少说也得花几千块钱呢。

回去问儿子,他承认:压岁钱变成了两个轮胎一个坐骑,饭卡上的钱也换了一盏车灯一副碟刹。每天中午只花3块钱买3个包子对付肚皮,剩余的钱都贴了单车小零件。他说其实要的就是那么点小乐趣,还有一个让人分享的小圈子。

慢慢地,他组织起一个小车队,又琢磨出一些小名堂——从单车的概念设计到材料应用……

他的身影常出现在紫金山坡。感觉活了这么多年,只有一件属于自己的东西,那就是自己改装的自行车。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换掉一些不锈钢配件,改用钛合金。那飘逸流畅的线条,有音乐一样的呼吸。摆弄那银光闪闪的玩意儿,就像在拨弦——听得见多个声部以及踩动起来的和声。

每天能脱离常态的时刻,就是放闸飞行。最高纪录,12分钟蹬上山顶!八面来风托起他,抵御着格式化的一成不变。当然,让喜欢的女孩坐在车后游荡乡村,曾是他的美好梦想……

可惜很快有同学的妈妈来告状了:你儿子密谋策划暑假带车队环江10天游,我孩子也秘密参与。他们打算先斩后奏,留下纸条半夜偷偷溜走。当妈的肯定不同意,中考临头,这可比什么都重要……

结果妈妈们都不同意,车队计划破产。这是儿子精心为之的败笔。

儿子向我摊牌:中考万一考砸,就去读职业专科。不用操心他的饭碗,已打算好今后开自行车铺。他说自行车的学问大了,光一个气门、一个避震器就有许多技术含量。自行车不光是交通工具,还是健身器材,环保理念,自由元素,青春体验……

他已会帮人简单修车、选车,慢慢争取做成一个自行车俱乐部。练就一身功夫骑车去拉萨,投入到发现之旅中,是他许久的梦想。

儿子告诉我:知道吗,在90后的词典中,成功的定义被颠覆了。世界多元,可选的路也多样。考上名校是成功,自在快乐为什么不是?重要的,不是你成功了什么,而是你在这些事情中经历和感受到了什么。

儿子认为自行车还很有可做的空间。在中国,人们以拥有汽车来炫富,可是在丹麦,三分之一的人骑单车上班,以拥有大把时间在单车上晃悠为骄傲。他们认为单车上看到的风景,是坐在汽车里看不见的。开车只能看到路怎样穿过平原,而骑车能体会到景致的千变万化,能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可自由伸展视野,看路的每一个拐弯……

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本质上比较廉价。现在有的欧洲国家的首相,还骑单车上班呢。

一个车铺开在那儿,它是有尊严的……

(选自2015年11月4日《文汇雅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