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藏时光
22387800000049

第49章 圣者

上师巴珠的声誉广隆如太阳了。在多康上下,只要提到上师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许多多的人把聆听上师传法或拜见上师作为一生的愿望和目标。可是,天地遥远,山水阻隔,在那样一个封闭而又需以脚力而行的时代,这样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啊!

赤村转着村口的塔子时,一位老僧人来到面前,问他怎样到多芒寺。赤村见日头已偏西,便关切地说:“喇嘛啊,我看你岁数也不小了,怎么一个人走呢?如果路上有什么事谁来照顾你啊?”喇嘛说:“是啊。可是,一个人落得清净自在,我并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我今天能够到寺院吗?”赤村说离寺院还远呢。挽留他住下来,第二天再赶路。喇嘛感谢他的盛情,便住了下来。晚上,当喇嘛说他来自扎溪卡,赤村便问道:“你见过巴珠仁波切吗?”“听说过,但没见过。”赤村说,“我对巴珠上师仰慕已久,曾专门去拜访,可是我福薄缘浅,几次都没有见到。你知道他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吗?”“没听说过。”“那真是一部非常好的论著,没听说过太可惜了。虽然我没有传承,但如果你感兴趣,我可以讲给你听。”“那实在太好了。”第二天开始,赤村对喇嘛讲说,喇嘛每天在赤村面前认真地听受,从人生难得、轮回过患到因果不虚全部听完,不知不觉,喇嘛在赤村家住了半个月之久,赤村为对佛法有这样虔诚的喇嘛而十分感动,在对喇嘛讲解时,赤村感到自己也很好地增进了对论著的理解,有些过去难以消化的地方,都很轻易地消解开来,内心感到十分欢悦。每当遇到深奥的难题,他与喇嘛进行探讨时,喇嘛总是很谦虚地说:“我能懂啥?”然后,以商榷的口气说会不会是那样的意思呢?赤村恍然大悟道:“哦,真是那样呢。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喇嘛要走了,便十分虔敬地感谢“上师”,赤村说:“可别那样,我们一起学习而已,我真是受益匪浅,我该谢谢你才是。”喇嘛又孤身一人走了。不久之后,赤村听到巴珠仁波切到道孚来传法,便立即去拜见。巴珠仁波切见他从远处走来,就从法座上下来亲自迎接,并对弟子们介绍说:“这位僧人是给我传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上师。”赤村这才知道自己讲授大圆满的喇嘛原来是尊贵的上师,脸立刻红到了脖子根,内心羞愧不已,跪地而拜,眼泪哗哗地流淌下来。巴珠仁波切扶赤村起身,诚恳地说:“赤村是一位很好的修行人。”让僧人们给他安排座位,听闻传法。

同样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一次。巴珠活佛再一次在一位喇嘛面前完整地听闻了自己的著作。而且传法到第九天,偶尔说到巴珠仁波切时,活佛说:“他有啥了不起的?佛陀不是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吗?”话音刚落,便遭到了“上师”的一顿暴打,吼道:“你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对巴珠仁波切如此不敬,真该把你从僧人中开除!”在后来的一次法会上,“上师”发现自己传法和暴打的对象竟然是巴珠仁波切时,羞愧得想要逃离。巴珠仁波切告诉众人:“他是为我传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上师,对我恩德极大,我非常希望他留下来与我们大家共同发愿度化众生。”

巴珠仁波切仍旧以一名普通僧人的形象只身独来独往。

他来到一处寂修的山洞里,遇到一位闭关的修行者。修行者问他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巴珠答道:“我从背后来,要到对面去。”再问他生在何处,叫什么名字。他答:“生在人间,叫无作瑜伽士。”接着反问道,“你在阴暗的山洞里修什么法,住了有多久?”修行人趾高气扬地说:“我在这里已经修行了十多年,正在修至高无上的安忍波罗蜜多。”巴珠皱起眉头说:“这倒很好。不过我听说你是一个大骗子,欺骗了许多信众。”修行人暴跳如雷,嚷道:“你说什么?我骗了什么人?你必须说清楚。你故意来扰乱我的修行吗?真是一个贱种。”巴珠面露微笑,对修行人说:“朋友,你刚才不是说修行了十多年安忍波罗蜜多吗?这么大的嗔恨心是你自己的吗?”修行人恍然悟到来者的深意后,羞愧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一位寡妇带着三个孩子准备去参加巴珠仁波切的法会。寡妇背一个牵两个一路乞讨而行。路上,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见他们母子可怜,便与他们同行照顾,有时,他也背上一个孩子上门乞讨,乞讨回来后一同烧火做饭一同享用。走过一座座沿途村寨,乞讨一家家牧户,一路风餐露宿一起同甘共苦,人们都以为他们是一家人。看着这位老乞丐心地善良一路上对他们十分照顾,寡妇终于动心了:“我们孤儿寡母一路上多亏你照顾,你也是孤身一个,不如我们一起生活吧。”老人说:“这件事以后再说吧。”目的地扎溪卡越来越近了,老人对妇人说:“你们在此休息一下吧,我得先行一步。”妇人说:“就差一天,你急啥呀,不如我们明天一起去法会。”老人执意要走,妇人无法阻拦,只见他脚底生风换了一个人似的很快翻过草丘远去。妇人长叹一声,便埋头生火烧茶。

第二天,巴珠登上法座,在开始传法前对众人说:“本来我不准备接受供养,但今天我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要供养财物就供养吧。”

母子三人在法会期间一直在人群中寻找着同路的乞丐。到法会的最后一天,妇人想:那老头子也不管我们了,我现在把讨来的财物供养给巴珠仁波切吧,请他超度亡夫,又为我们母子种下善根。她来到法座前,把微薄的财物举过头顶献了上去,猛抬头见法座上的人竟是老“乞丐”,顿时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再想起自己说过的话更加羞愧。巴珠仁波切笑容可掬,一脸慈祥地看着她说:“我说过一定会让你们母子过得很好,这些财物,你们全部拿走吧。”他让僧人把信众供养的所有财物分给母子三人和那些贫苦而又虔诚的人们。

巴珠仁波切带着两位弟子沿途化缘而行。遇到一牧户,家母死亡,正在为寻找给母亲超度的僧人而焦急。看见他们穿着破烂的僧衣就请求他们做超度仪轨。死者家年轻的姑娘看着灶前正做着朵玛的僧人,心想:我家真是可怜,竟然叫来这些乞丐超度。火气上升,便狠狠地给巴珠活佛踢上一脚,生气地说:“滚出去。”老僧人依然笑着,继续做食子。超度法会结束,死者显出往生的瑞相。家人十分高兴,要供养他们三匹马和一头牦牛。巴珠仁波切说:“我们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了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他们意识到这三位一定不是普通的僧人,便追问姓名,巴珠仁波切告诉两位弟子的姓名,而对自己的名字只字不提。

巴珠又一次只身云游时来到一户人家。那家人正在为家里死亡的母亲作法事,请的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上师。见他来化缘,便让他进屋,坐在屋角。他看见上师高坐在座位上,旁边是小侍从,他们正在念诵超度经文。巴珠仁波切通过观察发现那位上师正在想:主人家能否将那匹最好的黑马供养给我呢?亡人锐敏的中阴身得知这位上师生起了如此恶念后便躲得远远的,小侍从却以真诚的大悲心祈祷亡人往生极乐世界而专注地念诵着,因此,中阴身又被感召了回来,但他无力将其超度。观到此境,巴珠想:若未与亡人结缘,则无法超度他。他对主人说:“能给我一点吃的吗?”主人说:“你也是僧人,你也帮着念经吧,法事作完了就可以给你。”超度仪式结束后,主人给了巴珠一碗酸奶,以此结缘,巴珠仁波切将亡灵超度了。事后巴珠仁波切自嘲道:“贪心上师得黑马,悲心扎巴得牛皮,超度亡灵得酸奶。”

在一个叫达西的地方,一位老人掉进河中溺水而亡。人们将尸体抬到巴珠修行的山洞前请他为亡者超度。巴珠做超度仪轨。念到中途,巴珠突然哈哈大笑,停止了念诵。众人不解。巴珠说:“仪轨尚未结束,他的神识早已去了三十三天转生为小天子了。我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尸体,不禁心想:一个老人竟然跑得这么快!因此忍不住放声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