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64个人生智慧
22383700000024

第24章 智慧24复卦:善于总结,善于反省

【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解析】

复卦:通泰。出门、居处均无疾病。有朋友来而可以无灾祸。往返途中,七日可归。有所往则有所利。

《象辞》说:内卦为震为雷,外卦为坤为地,天寒地冻,雷返归地中,往而有复,依时回归,这是复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雷,在冬至之日关闭城门,不接纳商旅,君王也不巡视邦国。

复卦象征复归。亨通顺利,或出或入都无疾病,友朋前来也无灾祸,沿着一定的规律返转复归,只须七日就是一个来回,利于有所举动。初九行而不远就适时复返,没有大的悔恨,大吉大利。六二高高兴兴地复返,必获吉祥。六三频繁地复返,必有危险,但还不至于有什么灾祸。六四居中行正,独自复返。六五敦厚诚信地复返,不会遭遇困厄。上六误入歧途又不知复返,必遭凶险,将有灾祸;兴兵征战,最终将会大败,并危及君王,前景非常凶险;以至于十年之久不能兴兵征战。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复卦》的卦辞上说“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反复也不是没有方向胡乱的反复,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反复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上六上也说“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误入歧途不知悔改,必定会有凶险。

脸要经常洗,才能保持干净;地要经常扫,才不会布满灰尘。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每天要接见很多宾客,或者要出去办很多事情。晚上,他总是吹灭灯火,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房反省自己:

今天使我敦品励行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增加智慧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浪费光阴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贪图享受的人是谁?

今天替我闯祸惹麻烦的人是谁?

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产生大效用。因为反省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奋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

做人,与其低着头埋怨错误,不如昂起头纠正错误;与其在反省中颓丧,不如在反省中奋起。反省之后,心灵得到净化,人性得以真正流露,这时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前所未有的热情。

比如,找一个能使你心胸开阔、心平气和的地方,像海滨、幽谷、郊外,用一整天的时间,在那儿徜徉休憩,不要读书,不要交谈,不要上网,不要听广播。等大自然把你的积郁洗净,把你的烦恼带走,便可以做省悟的功夫。

C先生是纽约市的一个年轻律师,前不久,在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一宗涉及巨款和违法的重大案件时,他出庭辩护。该律师发言时一名法官对他讲:“根据军舰制造厂限制条款,您的当事人应判六年刑,难道量刑不当吗?”C先生停下来,看了法官一眼,尔后开门见山地说:“尊敬的法官,这种条款是不存在的。”

事后C先生说:“法庭鸦雀无声,室内温度好似突然降到了零下。我是对的,法官是错误的。于是我就向法官直言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可您想他能同意我的观点吗?不会的。但我仍然相信自己的观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我觉得这次辩护发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成功,但就是没有说服法官。当我向这位著名学者指出其不对时,我已经是在犯一个大错。”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伊壁鸠鲁的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因为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意愿的。

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能常常反省,并有不责怪别人、而是承认自己错误的认识才好。

及时调整自己

只有善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调整自己,才能使自己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才能长久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总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时候,你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重新操作。成大事者的习惯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就立即改换方式,重新选择另外一条路。

我们形容顽固不化的人常说他是“一条路上跑到底,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些人有可能一开始方向就是错误的,他们注定不会成大事。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固然不行,方向稍有偏差,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初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不适时调整方向,结果只能失败。

我所熟悉的一位朋友,是一名作家,他对我说在某一段时期里,他会感到有着非常强烈的创作欲望,不断地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来。在写作时,他会觉得思路顺畅,文字像是从脑海里蹦出来一样。这时候他写的东西就会优美感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可是,突然有一天,在他付出艰辛的努力终于写完一个长篇以后,他感到浑身轻松,然后预备写下一篇长篇小说。但他突然发现自己怎么也写不出东西来,尽管挖空心思,却收效不大,写出来的作品连自己也看不过去。这种情况同我们开始所述一样,作家忽然找不到感觉了,但却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实际上,这是他的状态出现了问题。当然,这同受外界的诱惑而导致的松懈完全不同,而这种状况又往往令人不明不白,难以找到具体的原因。

但这并非绝对不可扭转的,关键是不论在何种状况下,我们都应对自己的环境、心态、工作性质及周围的人等因素有个明确的了解,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这样,才可能扭转颓势,使自己重新找到良好的状态,保持不断进取的势头。

这位朋友是因为太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后来突然松懈形成的反差,形成心理上的疲软和过度紧张。这时候,他只要走出家门,放松自己,去大自然走一走,在一段时间中完全不想写作上的事。再次提笔时,他会发现自己的灵感恢复如初,写作起来也异常顺利。

这是调整状态的一种方法,即转移注意力。我们在连续工作和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工作效率及心理情绪的低下,因此有必要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休息、恢复。

而对于另一种人来说,情况则完全相反。这种人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变得自大、骄傲、自以为是,从而自然放松了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认为自己用不着再像从前那样艰苦努力和辛勤劳作。因此他们开始讲究享受,个性也变得狂傲不羁,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但是这种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到他突然发现自己坐吃山空,需要重新创业时,他会惊慌失措,迫不及待地重操旧业。

显然,这时候他们已找不到当初那种劲头十足、游刃有余的感觉,做什么事都会磕磕绊绊,极不顺利。这当然是由于身心的懈怠所致。

善于调整自己的人不会允许自己出现这种松懈。不管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都要正确面对,心神宁静。不要为任何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忘记了追求成功的艰辛和困苦,也不要为一时的挫折垂头丧气,失去了重新战斗的勇气。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所埋没、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