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孝心不打折
22381200000014

第14章 “嗜杀”的哑女

这天,李华的一个乡下亲戚来家里串门,闲聊的时候,他提到他们住的胡坨村,有个半精不傻的小子,眼看着都到了小学快毕业的年龄了,还在二年级混着呢!走起路来,一摇三晃,典型的“二百五”。李华一听来了精神,他最近刚刚调到县城一所聋哑弱智技术学校教学,这个学校最缺的就是生源,为此,校长特意下令,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有招生任务,完不成的,年终考核扣分。这种人正是李华他们学校求之不得的招收对象。

那个亲戚却摇摇头说:“我看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别揽这摊子骚事了。”李华急问为什么。亲戚说,那个孩子的爸爸道是没啥说的,是一个一棍子打不出来个屁的老实人。他母亲可了不得,是个精明的哑巴,还有点儿间歇性精神病,犯起浑来,死都不怕,神人也没法。接着亲戚讲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老实的男人曾经是村里人见人欺负的主儿,又娶个了哑巴媳妇,在村里的地位自然就不用说了。有一年,他们的五岁的傻儿子被村长家大狼狗咬了,男人找村长理论,村长把脑袋一歪,硬说他家孩子顽皮,招惹他们的狗,被狗咬了,活该。老实男人张吧张吧嘴,愣是啥也没说出来,只好耷拉着脑袋回去了。

哑女人看到男人那熊样,眼里顿时冒出了火,扔下伤口还在淌血的儿子,呜啦一声蹿起来,一把把男人推倒,抄起菜刀,直奔村长家。村长家的狗平时仗着人势,凶得很,村民都得绕着它走。哑女人进了村长家,二话没说,直奔那条狗。那条狗见到哑女人,狂叫着扑上来,一口咬住哑女人的大腿。哑女人趁势把狗按倒,“咔嚓”一声,就把狗脖子砍掉了一半,鲜血四溅,在场的人无不惊骇。接着又是一刀,把狗脑袋切了下来。然后,哑女人拎起血淋淋的狗头,闯进了村长家的里屋,把狗头往炕头上一扔,手里紧紧地握着菜刀,怒视着村长。村长被哑女人那柔弱的身躯里是隐藏着的那股血腥气,给震住了,顿时吓蔫了。他赶紧把哑女人的儿子带到镇卫生院,又是打针又上药,还说了不少好话。

自此之后,哑女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旦谁把她惹了,她就会像发疯的狗一样,拿着菜刀,冲进人家,见鸡杀鸡,见鸭杀鸭。尤其是她那个傻儿子,更不准别人动一手指头。渐渐地,她染上了嗜杀的嗜好,每逢过年过节,家里碰上杀鸡宰鸭的事,都让她一个人全包了。她把活生生的鸡鸭拎到门口,嚓嚓几下子,把头砍掉,拎起血淋淋的鸡鸭就往回走。看热闹的人不禁都打了个寒战,而她脸上却挂着欣悦的笑。暗地里,大伙一致认为,这个哑女人精神上一定有问题。

亲戚说得李华有些发毛,可这是一次难得的招生机会,他还是决定去试试。

找了一个星期天,李华在亲戚的陪同下,进了哑女人的家。屋里的摆设很简陋但却很干净,正好哑女人不在,她那个老实男人迎出来。李华把情况跟那个男人说了,那个男人吭哧了半天,也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亲戚悄悄地拽了下李华的衣角,那意思是说,跟他说白搭,他做不了主,等那个哑女人回来再说吧。

过一会儿,那个嗜杀的哑女人回来了。

哑女人看上去很清秀,并不像人们说的那凶悍。那个男人赶紧跑过去,接过哑女人肩上重重的筐子,嘟囔了一句:“悠着点儿干,别累着。”还习惯性地给她擦擦汗,掸掸身上的土。那个男人边走边说了李华来的目的。哑女人听完后,脸上掠过一阵惊喜,急忙给李华沏茶倒水,还不住地比划着。李华自然弄不明白什么意思,那个男人翻译着说:“儿子有毛病了,只有让他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感谢我的到来。”没想到这么顺利。之后,她又指着李华的那个亲戚,比划着说,跟他的亲戚是一个村的,不是外人,让李华照顾照顾他们的孩子。临走时,还塞给李华一袋子鸡蛋,李华想不要都不行。

可他们的儿子实在是不争气,到了学校,毛病不断,弄得班主任怨声载道。动不动还用手在脖子上一比画,威胁跟他作对的学生说:“找我妈,把刀子磨快杀了你。”慢慢地,这个傻小子混成了学校最难剃的刺头。那天,他偷了别人的东西,班主任气急了,找到校长,说什么也不要他了。校长把他叫来训了一顿,那个傻小子不服,校长火了,给了他一拳头。那个傻小子也火了,一下子把校长推倒了,用手在校长的脖子上比画着,“杀了你,我妈。”说完背起书包,跑了回去。

万一那个哑女人真的拿着菜刀杀进学校,那可就坏了,这个傻儿子可是她的心头肉啊。李华只好如实相告,校长也傻了眼。跟一个有精神病的浑人,有理也讲不清。没有办法,赶紧报告了派出所,学校老师们都严阵以待,以备不测。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哑女人和那个男人风风火火地跑进来。进了门就四处寻找校长,校长躲在小屋里不敢露头。李华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离他们还有三米远,李华就站住了,心想万一事儿不好,自己撒腿就跑。李华示意那个男人先过来,男人又是道歉,又是赔不是。那个男人毕竟神智健全,一个劲儿地说自己孩子的不对。李华这才婉转地把孩子的情况说了。哑女人在一旁竖起耳朵听着,然后对着男人比画,问:“这样的学生,学校是不是要开除?”李华心想,我的老天,我哪敢说开除!只好说:“让他回去待两天,过几天再让他上学。”哑女人从李华的表情上看出了什么,一跺脚,哇啦了几声,把手伸进怀里。李华吓得转身就跑,男人追上李华说:“她不是来打架的。”李华这时才发现女人掏出来的不是菜刀,而是一些零散的钞票。

那个男人哀求着李华说:“孩子回家后,我们已经问清了怎么回事,我们这次来,是给老师们赔不是的。”哑女人是怕学校不要这孩子,想通过李华,请老师们下馆子吃一顿,原谅她儿子。

原来是这样。李华赶紧通报了校长,校长这才从小屋里钻出来。

这十几个老师上一次饭店,少说也得三四百。李华实在不忍心糟蹋他们那点可怜的钱,就说:“你们很困难,就不用请我们了。回去好好教育教育孩子,就比请我们吃什么都强。”哑女人不干,冲李华比画着,那意思是,城里的家长都请老师,她是知道的,让他们一定要去吃顿饭。这种人都是一根筋,看起来,不让他们请,他们是不相信学校会好好管这孩子了。于是,李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对校长说:“他们这样的家境,弄点钱也不容易,咱们买点菜,在伙房做吧。这可以省很多的,也算是领了他们的心意。”校长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同意了。

由李华负责出去采购,李华尽量给他们节省,象征性地买些菜,打算应付应付就算过去了。那个哑女人看了一眼李华带回来的菜,一个劲儿地摇头,冲着男人比画了一会儿,男人顺从地走了出去。李华跟了出去,问:“你还想做什么?”那个男人说:“孩子他妈看出来了,你舍不得花钱,那哪能行,让我再去买点贵的肉菜。”李华看着他手里为数不多的钞票,心疼地说:“要不,咱们去活禽市场吧。买活的比现成的可以省一半,反正伙房有时间,慢慢做吧。”那个男人点点头。

活禽市场上,就在李华买活鸡的空儿,那个男人溜走了,等他回来的时候,身后牵回来一条肉狗。李华惊奇地问,“你这是干什么?”那个男人憨厚地一笑,“听说你们校长是朝鲜族,就爱吃狗肉拌大蒜。”

收拾活鸡活鸭,伙房师傅不在话下,杀狗还是头一回。他们把狗绑在校园的树上,堵住狗嘴,那条狗不停地哼哼着,嘴里冒着白沫,眼里淌出泪,样子很可怜。平时大家没少跟校长吃狗肉,这回轮到自己杀狗了,谁也下不了手。有人说:“找那个哑女人啊。”那个男人迟疑了一下,还是找来了哑女人。

哑女人来到狗的跟前,握着刀的手明显在发抖。她咬着嘴唇,闭上眼睛,抡刀向狗脖子砍去,鲜红的狗血顿时从刀口喷出,映红了雪地。紧接着是那只狗发出几声凄厉的惨叫,四条腿乱蹬了几下后,便一命呜呼了!这一幕让在场的人都心颤不已。

哑女人的脸色也变得煞白,撒手扔刀,哆嗦不止。那个男人急忙上前扶住哑女人,扶着她进了小屋。一个嗜好杀生的人,今天怎么这样了?李华也赶紧跟了进去,问:“她不舒服吗?快去医院看看吧。”那个男人摇摇头,“不用,不用,没事的。”李华担心她那间歇性精神病再次复发,说完就要去找车。

那个男人急了,一把拽住李华,“大兄弟,跟你实说了吧。杀村长家狗前,她从没杀过任何小动物,那是她看到人家老欺负我们,逼的。从那后,她一见到血就哆嗦。”

李华不解地问:“她这样晕血,那她为什么,还要亲自杀鸡杀鸭啊?”

“她是硬撑着,做出样子给外人看的。每次回到家,都是这个样子。”那个男人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内疚。哑女人也紧紧地拉住李华的手,眼里浸满了泪水,呜哩哇啦地比画一阵子,男人解释着说:“这样做,给儿子和我撑了腰,村里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没想到却害了儿子,她心里苦啊。”接着,哑女人又啪啪地拍着自己的头,意思是都怪她,都怪她惯的,然后蹲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那顿饭,李华吃得很不是滋味。吃完饭后,李华把她那个缺心眼的儿子叫过来,当着哑女人的面,“咣咣”给了几拳头,指着那些饭菜说:“在这个学校,你妈妈不会再罩着你了,不学好就要受到惩罚。”那个傻小子看看妈妈,哑女人把头转向一边,好像这一切她都没有看见一样。后来那个傻小子考上一所高等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