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22381100000058

第58章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1254年出身于威尼斯商人家庭。据说他的父亲尼克拉和叔叔马飞曾经到过东方经商,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回国时忽必烈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向罗马教皇递交一封信件,要求教皇委派一些聪明博学之士到中国来。尼克拉回到罗马时,老教皇克雷芒四世已死,而新教皇迟迟选不出来。他们只好回威尼斯等待,这期间马可经常缠着父亲和叔叔讲东方旅行中的趣闻逸事,还要求下次一定带他去中国。1271年,新教皇终于选出,即格列高利十世。他写了给忽必烈的回信,并派尼克拉等人带着书信和礼物去见忽必烈。这样,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踏上前往中国的旅途。

马可·波罗画像他们离开威尼斯,经地中海向南航行;接着从地中海东岸的阿克城出发,途经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中亚细亚、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历经千辛万苦,于1275年5月到达中国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热烈欢迎。不久,他就官袍加身。马可·波罗在元朝为官17年,他除在京城大都(今北京)视事外,还经常奉元世祖之命巡游外省,足迹遍及新、甘、蒙、晋、滇、苏、浙、闽等地。他还奉命出使过缅甸和南洋。后因波斯伊尔汗国阿鲁浑汗向元室求婚,元世祖特命马可·波罗护送公主阔阔真出嫁。1292年初,马可·波罗率领13只大帆船从福建泉州启航,经爪哇、苏门答腊,出印度洋,最后到达波斯。

之后,马可·波罗没有回转,而是继续西行;据说忽必烈答应他完成任务后可以就近折返故里。他们又花了将近一年时间,于1295年冬末返抵威尼斯。少年离家的马可·波罗,已经是40岁出头的人了。

马可·波罗一生的价值所在,就是他通过自己的游记向欧洲人展示了东方的文明和财富,引出后来的“地理大探险”时代。但是当时人们对马可·波罗的怀疑,也是根源于那本《马可·波罗游记》。

这本书在西欧引起了极大震动,但是由于书中所记地理、方物、史实超出了欧洲人当时的常识,所以难免有人怀疑其真实性。《马可·波罗游记》讲的中国及东方其他国家的情况,特别是中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技术和文化,远远超出西方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一些保守的西方人看来,比基督教文明更加发达的文明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自这本书问世以来,一直有人对它持怀疑态度。有人称该书为“荒诞不经的神话”,有人说马可·波罗是一个根本就没有到过中国的“骗子”,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当代学者则是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确存在的几处疑问,表示了他们的怀疑。1965年,德国学者福赫伯在一篇报告中说:游记中记载马可·波罗在元朝军队进攻南宋襄阳时曾献过新武器——抛石机。关于抛石机一事在中国的《元史》和波斯的《史集》里都有记载,但经考证,献武器者不是马可·波罗,而是从波斯回来的回族人思玛因,因此这种新武器被称为“回炮”;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在1273年,那时马可·波罗一家还在来中国的路上。这是一个证明马可·波罗说谎的较有力的证据。另外,马可·波罗还称自己在扬州当过三年官,而这在中国的史籍上不见记载。如果一个外国人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南方商业中心任职,史籍中不留下任何记载似乎不可能,这不得不使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在中国长期居住过。

1982年4月14日,克雷格·克普拉思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没有?》一文。他认为:第一,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根本找不到一条可供考证马可·波罗的材料;第二,游记中的很多统计材料都是值得怀疑的,就连蒙古皇帝的谱系也是含糊不清的;第三,游记中只字不提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两样东西——茶和汉字,特别是对当时欧洲还不知道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也没有提到;第四,游记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因此马可·波罗可能仅仅只到过中亚一些国家,他只是在和一些从中国回来的波斯商人或土耳其商人接触后,或者是看过波斯的某种有关中国的介绍,加上道听途说才拼凑成了《马可·波罗游记》。

对此有人也进行反驳。他们认为,单凭那本《马可·波罗游记》是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的。仅仅从书中是不能得出完全否定的结论的,正如不能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那样。那本游记是由他口述、别人执笔的,在身陷囹圄的情况下,在事隔那么多年之后,谁也不能保证回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到过中国见过“大世面”的人,不可否认马可·波罗可能会抱着一种常人都有的心态对所见所闻夸大其辞。

马可·波罗到底来过中国没有呢?现在看来很难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