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08

第8章 巧舌如簧,能说会道(3)

总之,我们这里所说的“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我们的这种“投其所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对方还是对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相反,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对于这样的“美丽的错误”与“善意的心服”,我们说话时务运用一些又有何妨呢?

八面玲珑,自圆其说

在现实生活中,你在说话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其中很多细节,要自圆其说,不然,轻则会给你的印象减分,重则会有飞来横祸。一个人就是再聪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也很难都能作出恰当的反应,所以事先掌握一些厚黑应变说话之道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开玩笑却遭到怒骂时

开玩笑也是人际关系的交流方式,但必须得到对方的共鸣才能成立。自己觉得有趣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样的玩笑,充其量不过是自己在耍猴罢了!不理会对方的心情而一味地自我欣赏,是很容易激怒对方的。如果一个职员能看清上司喝茶时那副不高兴的神情,就不至会想到要和上司开玩笑了。其实,上司是早上开会时,因为科里所提出的企划方案做得不好而受到了批评,没心情出去吃中饭而在办公室生闷气。当上司向部属板起脸时,大都是因为其部属的表现令他不满。这时受到斥责的部属不但要顺着他的意思,而且要赶快找出上司不愉快的原因,这样才能化不快为愉快。所以,遭到上司这出乎意料之外的斥责时,应马上道歉:“对不起,我竟然开了这种无聊的玩笑!”同时,要赶快回想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上司这么不高兴。早上,有什么事呢?早上科长不是只去开会吗?——对了,一定是开会时受到了批评吧!这么说,问题大概出在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吧!“我们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怎么样了呢?”一确定问题点,就大胆地提出。“那个企划不行!早上开会时……”憋了一早上的闷气,上司终于可以借着这个问答发泄出来,等事情讲完时,刚才所造成的尴尬气氛,也会烟消云散了。

二、说曹操曹操到

午休时间就快要到了,科长又出去参加业界的聚会。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办公室内一派闲散的样子,几位同事也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谈,不知不觉间就说到科长身上了。李明做事认真,个性又开朗,在办公室里人缘很好,只是有点冒冒失失,喜欢一高兴就恶作剧一番。不例外地,当他听到大家都在说科长的坏话时,便趁机起哄:“我也这样认为,科长实在是一位老古板,动不动就要拿伦理道德、礼仪规范来数说,他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是流行新潮的时代……”大家怎么突然都变得正经八百,规规矩矩的呢?当李明发觉情形不对时,已经大事不妙了,原来科长已站在自己的后面。“怎么,我又哪里不好了吗?”科长当场就冲着李明丢下这么一句火药味极重的话,糟了,李明这下子万事休矣!在会话礼节中,最忌讳的是背后说人坏话。可是大家大概都不否认,能肆无忌惮地批评别人,是最令人感到愉快的。人都有劣根性,明知说人坏话是最要忌讳的事,可是却总忍不住要说上几句。

既然如此,明知偶尔免不了要对别人说长论短,那何不在说法上多注意点呢?至少要先弄清楚说话的场合和坏话的程度。如果是充满个人憎恶情绪的坏话,听的人可能会有“这说得太过分了吧”的感觉。像这样就已超过限度,说者不但会不愉快,反而会因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反效果。李明的情形不算是说得过分,问题在说话的地点不对。像上述的例子,尽管上司不在,但在办公室内总是不好。另外像公司同事常去的餐馆或咖啡厅,也都不是谈论同事长短的好地方。可是,李明也不见得就这样万事休矣。因为平时科长对他还很满意,至少他可以利用这点来挽回面子。

在这种情况下,无理地强辩只会把气氛越弄越糟。最好的方法还是赶快低下头道歉。通常一位通情达理的上司看到下属诚心认错时,应该都会既往不咎的,至少也不会让属下难堪或下不了台。科长听到李明的道歉后,反而装作不知地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既然科长已经故意佯装不知了,李明这时就要心存感谢地在表面上唱和着说:“还好刚才的话没有被科长听到,真是谢天谢地!”换句话说,就是彼此都装糊涂,这样才能化解尴尬的气氛。可是事后,必须谨记这个科长明明听到却放自己一马的恩惠,而在往后的工作上好好地表现以作回报。

三、别人叫不出自己的名字时

在外面邂逅以前认识的朋友或同事,待上前去打招呼时,却因对方记不起自己的名字,致使彼此尴尬而散。这种情况应该很多人都曾有过吧!例如参加讨论会或公司集训时,碰到过去曾经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于是自己便很兴奋地过去打招呼:“老赵,好久不见了,您好吗?”对方也像看到了熟面孔似地回答,可是寒暄问候的话一讲完,对方就显得很局促不安而想找理由离开。假如您遇到这种情形,您会如何应变呢?尤其像演说家等之类经常需要和很多人接触,虽然别人对他了若指掌,可是他却经常无法一下就叫出别人的名字。通常遇到这种情形时,他们都会很自然、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请教,譬如说:“请问您尊姓大名?”或“您是哪位呢?”可是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开门见山式的问答,似乎令人难于启齿。还有,就是叫不出对方姓名时,既不敢开口请教,又害怕被对方看穿真相,因此,心虚、不安,于是当然就想尽早离去。前面的例子中,那位姓赵的老同事,说不定就是心虚而想离去。这时,你就应该很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夹在谈话中。譬如:“最近偶然也会碰到当时跟我们在一起的伙伴,他们还是老样子,仍然取笑我叫小呆。想从前,真是多亏您的照顾啊!”

这样对方可能就比较能安心,至少不会急着想要打退堂鼓。人难免会有忘记别人名字的时候,因此将心比心,即能体谅别人的处境,尽量避免让别人出洋相。相反,如果自己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时,怎么办才好呢?这时您可这样去应变:“对不起,您可否给我一张名片?”“嗯!名片吗?”“是的,拜托!拜托!”或许,一开口就讨名片别人会感到唐突,因此你可以自然地接过名片后,再说:“要以后有机会,我即可很快地凭这张名片和您联系了。”然后,你就可以依名片上的姓名来称呼对方了。

四、当被“张冠李戴”时

名字类似的同事在同一个集体内,经常会有“张冠李戴”的笑话发生。像朱华先生就是这样。因为在同一公司内凑巧就有一位老同事叫做“陈华”,因此,他就经常被误叫名字。今天一位新分配来的女职员一时疏忽,又叫他“陈华先生”,他感到非常懊恼,因此就默不做声不理睬对方。这样做对吗?首先要忍住一时的气愤。被当面叫错名字,不论是谁都会觉得不舒服。

可是当事者在那一瞬间的反应,将会造成极端不同的结果。中国字有很多同音异字的情形,譬如一个名字叫做“健”的人,难免会有被错写成“建”。这时候倒可以:“对不起,我的名字是健康的‘健’呀!此‘健’非彼‘建’哦!”名字被弄错时,这种近乎诙谐的指正方法,反而会令大家皆大欢喜,更加融洽。一个经常跟自己碰面的人,却搞不清自己姓氏名字,这是很令人不愉快的事。可是,这也不是什么不能忍受的事吧!既然对方记不清楚,自己干脆再报一次姓名就好了,譬如:“我是朱华呀!这个名字也实在是太平淡了,不好记。”其次,把自己的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一时疏忽而弄错姓名的事,似乎屡见不鲜。其中有很多是没有把对方的姓名和外貌记清楚,所以才造成把别人姓名张冠李戴的错误。无论如何,对被弄错姓名的人而言,如果不想办法让对方记住自己,以后仍会经常有不愉快的情形发生。最好的应变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外表的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告诉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