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07

第7章 巧舌如簧,能说会道(2)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贴一些诸如“我家孩子即将参加高考,请勿大声喧哗”、“主人正在自学英语,请客人多加关照”等字样,制造出一种惜时如金的氛围,使爱闲聊者理解和注意。一般,字样是写给所有来客看的,并非针对某一位,所以不会令来客感到难堪。

三、以热代冷

用热情的语言、周到的招待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使好闲聊者在“非常热情”的主人面前感到今后不好意思多登门。爱闲聊者一到,你就笑脸相迎,沏好香茗一杯,捧出瓜子、糖果、水果,很有可能把他吓得下次不敢贸然前来。你要用接待贵宾的高规格,他一般也不敢总是以“贵客”自居。过分热情的实质无异于冷落,这就是生活辩证法。但以热代冷,既不失礼貌又能达到逐客的目的,效果之佳不言自明。

四、以攻代守

用主动出击的姿态堵住好闲聊者登门来访之路。先了解对方一般每天几点到你家,然后你不妨在他来访前的一刻钟先“杀”到他家去。于是,你由主人变成了客人,他则由客人变成了主人。你从而掌握交谈时间的主动权,想何时回家,都由你自己安排了。你杀上门去的次数一多,他就会让你给黏在自己家里,原先每晚必上你家的习惯很快会改变。一段时间后,他很可能不再“重蹈覆辙”。以攻代守,先发制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五、以疏代堵

闲聊者如此无聊地嚼舌用以消磨时间,原因是他们既无大志又无高雅的兴趣爱好。如果改用疏导之法,使他有计划要完成,有感兴趣的事可做,他就无暇光顾你家了。显然,以疏代堵能从根本上解除闲聊者上门干扰的难言之苦。

怎样进行疏导呢?如果他是青年人,你可以激励他:“人生一世,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有真才实学更能过上好生活,我们可以多学习学习,充实充实自己。”如果他是中老年人,可以根据他的具体条件,诱导他培养某种兴趣爱好,或种花,或读书,或练书法,或跳迪斯科。“老张,您的毛笔字可真有功底,如果再上一层楼,完全可以在全县书法大奖赛中获奖!”这话一定会令他欣喜万分,跃跃欲试。一旦有了兴趣爱好,你请他来做客也不一定能请到呢!

与上司说话的厚黑术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上司毕竟不像一般同事。何况一般同事之间也应该注意分寸,说话不能太无所顾忌。所以与上司相处,就更应该注意,平时说话交谈、汇报情况时,都要多加小心。有时在上司面前说错了话,虽不至掉脑袋,但后果却也会很糟糕。

特别是一些让上司不快的话,就更要注意。如:

第一,对上司说:“不行吗?没关系!”这话是对上司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讲,也是说话不讲方式方法,说了不该说的话。

第二,对上级的问题回答:“无所谓,都行!”这句话会让上司认为你感情冷漠,不懂礼节,对你也就自然看低了。

第三,过度客气反而会招致误解。和上司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局。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因此应该善于妥善处理,以平常心去应付,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更容易出错,会被上司误认为没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第四,对上司说:“您不清楚!”这句话就是对熟悉的朋友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上司说这样的话,更加差劲。

第五,对上司说:“有劳了!”这句话本来应该是上级对下级表示慰问或犒劳时说的,下级如果对上级这样说,后果似乎不太妙。

第六,不小心说错了话如何补救呢?在上司面前说错了话,一旦反应过来,要立即就此打住,马上道歉。不要因害怕而回避,应面对事实,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人格和面子,必要时可以再作说明,而不必要的辩解只会越描越黑。

第七,不经意地说:“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上司动作太慢,以至快要误事了。在上司听来,肯定有“干吗不早点!”的责备意味,你看这话能说吗?

第八,对上司说:“这事不好办!”上司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直接地让上司下不了台,一方面说明自己在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上司没远见,让上司没有面子。

第九,对上司说:“您真让我感动!”其实,“感动”一词是上司对下级的用法,例如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上司,应该说“佩服”。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投其所好,拣着好听的说

“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两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而采用的投其所好和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说话有时也需要厚黑学,对方喜欢什么先说什么,是打开交际之门的钥匙。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说话的技巧是非常简单,但又是非常实用的,如果能够经常恰当地使用它,一定会为你的人际关系的融洽度增色不少。买东西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生活行为。人们普遍的购物心理是,自己能够用“廉价”购得“美物”,通常那些善于购物的人都具有这样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也许我们做不到精明人的精明,也不一定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够获得别人认可的。

所以,当我们购买了一件物品后,要是自己花了50元,别人却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相反,当我们花了30元买了一样东西后,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又往往会有一种兴奋感,感觉自己很会买东西。正是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用武之地。

例如,张三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李四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能够买得下来。于是李四便在猜测价格时说:“这套西服不错呀,至少得花四五百元吧?”张三听后一定会非常高兴,往往会笑着说:“你没想到吧,我花200元就买下来了!”

这里李四的说话方式是很有技巧性的。他在并不知道张三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从而令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会使对方高兴啦。

“遇物加钱”这个方法很能讨对方欢心,而操作起来又很简单,你只要对对方购买的东西的价格高估就可以了。当然“价格高估”也要注意,首先你要对商品的物价心里有底,其次是不能过于高估,否则收不到好的效果。只要是人,又有谁不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不要过早地老去呢?所以,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是非常敏感的。例如,你是一位刚刚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却被别人看做是中年人了,你的心里面能高兴吗?

出于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这种怕老心理,“逢人减岁”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讨人喜欢的“市场”啦。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进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举个例子,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她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如此,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技巧通常只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假如面对的是幼儿或少年,我们就要用“逢人添岁”(即把对方的年龄往大处说)的技巧效果会较好,因为他们往往有一种渴望长大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