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59

第59章 厚黑用人,人尽其才(2)

不同人有不同的用法

一个公司像一个小社会,同时也包括三种人,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安分守己的人”,剩下的一大半是“谨小慎微的人”,最少的当然是“干事的人”。

公司里“安分守己的人”,过着不迟到、不早退,与世无争的生活,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论给多少薪水,只要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准就行。他们对于公司里的任何事都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只要能按时发薪,他们对谁是领导也不在乎。他们从不希望,甚至害怕领导让他们承担责任和赋予他们权力,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规律,他们盼望能安稳地在公司里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他们一般都是奉公守法的良民,是领导的忠实支持者,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公司里他们是最不受重视的,也是最易被人忽视的一个群体,但也正是他们,是领导权力最忠实的支持者,是领导权力的基础和象征。

公司里另一个主要群体是由“谨小慎微的人”组成的,他们整天小心翼翼地活着,随时提防有人来暗算他。他们从不得罪人,遇到工作时能推就推,因为任何工作都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心神,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而且他们信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原则,他们从不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们从不轻易地说话,用沉默的方式来对待世界,因为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先说往往先死,何必自寻烦恼。他们也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们从不主动去争取任何东西,什么加薪、升职对于他们来说都没有生命珍贵,他们深知争取是要靠一定的手段,不论最后成功与否都将得罪一批人,而这批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在后面给他来一刀子,让他死得不明不白,所以他是从来不去树敌的。这种人大家又厌恶,又喜欢。厌恶是因为他们对任何事的不闻不问,毫无正义感可言,对工作不积极,给人添麻烦;喜欢是因为他从来不同别人争什么,别人压根就不用把他当成自己的任何对手。

公司里的精英是“干事的人”,他们精力旺盛,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东西。他们往往是改革的挑头者,他们往往会带头去和领导争取一些东西,如升职、加薪。而公司领导往往也是一个“干事的人”,两个“干事的人”碰在一起,您可以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如何对待公司里的三种人呢?这三种人是公司的组成部分,互相制约、互相均衡,缺一不可,虽然领导自己是“干事的人”,但是他也不可能对任何一种有偏向,以免打破必不可少的均衡。

对于“安分守己的人”,领导应对他们以充分的关心爱护,他们毕竟在公司占了最大部分,虽然不主动去找工作,但他们却完成了公司的大部分工作,即他们的分内工作。公司的正常运作都靠他们,因为他们人数最多,不要幻想他们变成“干事的人”———因为如果公司大部分的人都去创新,那常务性的工作由谁来完成?公司的基础何在?

对于“谨小慎微的人”,要对他们加以充分的信任,使他们减少害怕心理,尽量使他们变为“安分守己的人”或“干事的人”。“谨小慎微的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对工作缺乏信心和兴趣,这样的人对公司来说几乎没有作用,只会把公司的作风影响得拖沓不前,互相扯皮,影响公司的工作效率。

对于“干事的人”,应该通过一些合适的方法使他们把全部能力用于为领导、为公司服务上。对于他们的缺点要设法加以弥补,以免引起公司不必要的混乱和纠纷。“干事的人”有活力、想法和信念,既可能让公司获得收益,也可能给公司引来麻烦,所以对这种人应采取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尽量在领导的宏观控制下,发挥自己的创新、冒险精神。

领导应提取三种人的优点在公司里推广,例如“谨小慎微的人”重视体育锻炼,重视身体保健,讲究劳逸结合等特长,对于保护人才很有益处。而“安分守己的人”的遵规守纪,甘于在基层做一些平凡小事的“老黄牛精神”也应该提倡。至于“干事的人”的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更是一个公司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所以领导对这三种人应该扬长避短,使三种员工在公司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努力。

千人千面,用人要灵活

诸葛亮可算典型的用人高手。你看他,以一名“村夫”身份,参加无权、无势、无钱、无地盘而且缺兵少将的以刘备为首的政治集团,一下子从因为占得天时而势不可挡的曹操手里虎口拔牙,夺取了荆州、益州、汉中,在三分天下的角逐中占得一席之地,凭借的完全是刘备自己的那一点人马。这一过程既好比用很少的一点本金赚了大钱,又好像一个临时成立的个体户同人组织和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平起平坐,共同瓜分市场。从“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角度看,诸葛亮无疑是个大赢家,他的成功不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他们提供了如何跳龙门的宝贵经验。

管理学家们也对诸葛亮感兴趣,尤其是对他的用人智慧感兴趣,特别是对他在争取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上的上乘操作感兴趣。

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注意到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刘备虽然没有多少本钱,却有许多人所不及的无形资产。首先刘备是汉室甲胄,被皇帝认作皇叔,有奉衣带诏书讨伐奸臣曹操的合法身份,这样便有名正言顺做事的理由。其次刘备有宽厚待人的名声,对于在动乱时期追求政治前途与稳定生活的天下大众有强大的号召力。最后刘备用结义的办法,搜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人才做帮手,这就是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在诸葛亮看来,只要用好这一组人力资源,《隆中对》计划就可以实现。刘备在这个政治集团中相当于公司董事长的地位,他既然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做军师———相当于聘请诸葛亮做公司的总经理,自然对诸葛亮的经营方针和措施全力支持。诸葛亮于是发挥刘备的两个作用,一是作为汉室合法经营人的招牌作用,另一是作为这个组织的领导,也就是这个集团的家长作用。所以诸葛亮发布一切命令,总是在刘备身边进行,并不自作主张。

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相当于公司的副董事长,他有极高的武艺,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战绩,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辞曹归汉的名声,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不过他又过于骄傲,对诸葛亮这样的白面书生更是不大看得起;诸葛亮不得不一方面做出点实际成绩让关羽承认,另一方面尽量说些恭维话助长关羽为刘备出力的雄心,同时还让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这样的难题前丢点小丑,以提醒他不能过于自负。

张飞的地位虽然次于关羽,但本领却与关羽相差不多。他那快人快语的性格暴露出怀疑诸葛亮能力的心态。诸葛亮认为这是需要发掘的人力资源,先在博望坡用兵使他折服,再屡次激励他动脑筋解决难题,因为被人认为头脑简单的张飞一旦用计,就会使对手防不胜防。

赵云没有参加桃园结义,为了争取政治前途,只能是忠诚地为刘备效力。诸葛亮看准了赵云这一背景,总是把最关键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而且一有机会,就要当众肯定赵云的功劳和贡献,使得赵云在诸葛亮经营蜀汉事业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诸葛亮的用人秘诀是十分考究的,对关羽既恭维,又打击;对张飞不恭维只激励;对赵云则经常表扬。对人的管理不做出统一的标准,千人千面,这就是诸葛亮的用人智慧。

得人才者得天下

曾国藩是一代用人大师。他正是凭借着独特的用人本领,才开创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曾国藩的用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