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22371000000016

第16章 道教养生术概说(5)

凉性稍有减少

寒性减少很大阴

凉性和寒性食物属“阴”。如果身体燥热阻塞,可食用凉性或寒性食物以释放被阻塞的能量。一般情况下,诸如鱼类等凉性和寒性食物,应同少量热性食物一起享用,以使能量平衡,防止过多能量的散失。

根据五行理论,器官本身固有的平衡应同身体的整个功能结合起来。饮酒过量会使肝(木)的功能减退,从而降低它的能量,同时也会打破它同胃(土)之间相排斥的平衡关系。胃一旦摆脱控制,就会加重工作。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就会导致胃酸的大量增加,从而发生胃溃疡。

道学的能量平衡理论在营养方面的应用揭示了西方膳食学中忽略了的一个领域。例如,羔羊肉属热性,可以增加热能;而猪肉属凉性,会降低热量。因而对积热的身体猪肉有益,对虚弱的身体却会起反作用。

能量或生命力必须在各器官间保持平衡,以维持顺利的工作和正常的消化与新陈代谢。每种食物都能提供自己的能量,而整个能量的摄取必须适应身体的需要,并补充已消耗的能量和调整体内业已存在的不平衡。

这里所指的能量就是促使我们的血液不停循环流动和我们的器官不停工作的生命力。没有这种能量,我们的身体就会像一部完好的机器而没有使它运转的动力或燃料。这种能量代表着生命的根本,对身体生长和恢复的自然过程起着推动作用,并对疾病和感染作出反应。这种能不同于医学中所指的热量,后者表示肌肉运动所消耗的燃料。

每种食物能量的特性不同,有凉有热。具有温性或热性能量的食物根据各自的味型向有关的器官提供生命力。具有凉性或寒性能量的食物也根据各自的味型减少有关器官的生命力。虚弱的器官,即缺乏能量的器官,需要具有温性或热性能量的食物来维持其生命力。相反,能量过剩的器官则需要凉性或寒性食物来减少其能量。中性食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身体的能量。

热性和温性食物被认为属于“阳”性,可以产生能量。热性食物产生能量的能力太强,不易多吃。比如生姜是一种“阳”性极强的食物,少量食用或结合另外平衡性食物一起食用比较安全,如大量食用或单独食用则十分有害。

如果身体虚弱,则需食用温性食物。许多素食者在膳食中补充鱼类,指望增加蛋白质促进身体的总能量。殊不知,鱼是凉性食物,反而会进一步削弱或降低身体的能量,将大量能量带出体外。

同样,高热量食物也会降低身体的能量。如糖类,尽管含有很高的热量,但属凉性食物。大量食糖会降低胰脏中储存的生命能和减弱它的功能(胰脏属五行论中的甘型)。胰脏衰弱又会将过多的胰岛素“漏”入血液,促使血糖缺乏。

三、食物的酸碱(pH)平衡论

1.什么是pH值

pH是来自德语的一个缩写:P是potenz,意思是浓度、力量,H是hydrogenion,代表氢离子(H+);pH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以0-14的数字来表示。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人体体液的正常pH值应在7-7.4之间,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之间。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当机体的pH值呈现酸性时,会出现许多负面的生理变化,如,血液pH值如果下降0.2,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机体酸性还会破坏矿物质的协同作用,体内的酶也会从建设性的作用变成破坏性的作用,同时机体的内脏、大脑也会遭受损坏等等。可以说,人的所有疾病都与不平衡的pH值有关,机体的pH值决定着我们体内所有生化反应的强弱、效能的正负。

通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酸碱度(pH)是很恒定的,因血中有一些缓冲物质,如碳酸盐、磷酸盐和蛋白质等可防止pH的急剧变化,并通过肺、肾来调节,使之不易受食物、药物等的影响。

但如果我们每天都吃进大量酸性食物而又很少摄入碱性食物来平衡,那么我们的机体在碱性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就会把胃里的钠、骨头里和血管上的钙都调出来中和酸。可以想象,长期过多酸性食物的摄取,体内的酸性物质就会把我们的骨头慢慢地抽空,把我们的血管慢慢地吃掉。这是何等可怕的后果,我们还能不警惕我们食物的酸碱性吗?!

2.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

(1)碱性体质: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是健康体质的重要指标,医学上称有这样指标的人为碱性体质者,根据调查,都市里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

(2)酸性体质:人血液的pH值在7.35以下,医学上称有这样指标的人为酸性体质者,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根据调查,都市里这部分人占总人群的70%以上。

(3)血液pH值低于中性7时,就会产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时,就会变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7-6.8时,人就会死亡。但严重呕吐,丢失过多胃酸,或摄入某些药物,使血液pH值升高到7.50以上时,又会发生手足抽搐、麻木和头晕等碱中毒症状。所以,pH值保持在合理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3.酸性体质的表现和危害

(1)早晨起床精神不振,夜里睡眠不好,整天困倦、乏力。

(2)身体肥胖、腰酸背痛、头疼耳鸣、情绪不稳、易发怒。

(3)胃酸过多,引起烧心、反酸、胃溃疡等;此外,还易患慢性腹泻或便秘等疾病。

(4)体液中的酸性较高,强酸就与钙、镁等碱性矿物质结合为盐类,堆积在关节或器官内引起相应炎症,导致动脉硬化、肾结石、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5)人体的体液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细胞的活性将下降30%,容易引发糖尿病。

(6)正常人的血液是鲜红色的;酸性体质的人的血液是紫褐色的,黏度增大,甚至发黑、浑浊。酸性物质在血管和肝脏堆积,容易形成脂肪肝和高血脂,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7)癌细胞周围的pH值为6.85-6.95之间,偏酸性。酸性体质利于癌细胞的生存和转移。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正曾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100个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也就是酸性体质。

(8)酸性体质使氧自由基增加,不利于钙的吸收。同时,身体为了达到体液的酸碱平衡,还会抽出骨中的钙,导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9)酸性体质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英国牛津大学曾经对42位儿童作过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孩子的智商与大脑皮层的酸碱度有很大的关系:大脑皮层的碱性越强,智商越高,反之,则智商越低。

(10)酸性体质会使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弱,身体的抵抗力降低,体液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细胞就会发生突变或死亡,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如果长期处在酸性体质不加以改善,女性的皮肤会过早地黯淡和衰老;儿童会造成发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中老年人则会因此引发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更可怕的是,它整体加速人的老化过程,使人难享天年。

综上可知,“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是有相当根据的。

4.人体酸化的五大主因

第一,饮食结构不合理。

不幸的是,在我们当今的膳食里,可口、诱人的食物绝大多数都是酸性的,如常吃的鸡、鸭、鱼、肉、蛋、米、面、油、粮、白酒等都属于酸性食物,且日常喝的水也多呈酸性;而碱性食品多数口感一般,导致摄入过少。科学研究表明,食物酸碱比例最佳为1:3,而我们的日常习惯却常是3:1,长期的这种颠倒必然导致人体酸性化。

第二,不良嗜好及生活坏习惯。

烟、白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物质,毫无节制地抽烟饮酒等,极易导致人体的酸性化。

不吃早餐:空着肚子上班,身体缺乏能量补充,就会启动甲状腺、副甲状腺、下脑垂体等腺体,去燃烧机体来获得能量,造成腺体亢进和体质变酸,长期不吃早餐后果可想而知。

吃消夜:晚餐后几小时再进食称作消夜。吃消夜会增加胃的负担,肝也会受损,由于睡觉时人体各器官活动力低,无力推动过多的食物,这些食物会过久地留在胃和肠子里发酵、变酸,并产生毒素伤害身体。

熬夜:时常夜里交际应酬的生意人,通常寿命短促,易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富贵病。晚上11:00以后不睡觉,人体的内分泌就会紊乱,研究表明,还会使体质变酸。

第三,出汗不足。

现代人追求生活享受,常待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并以车代步,运动很少,几乎不出汗,使需要通过汗腺代谢的酸性毒素滞留在体内,导致身体酸性化。

第四,过重的心理负担。

有关科研机构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两个笼子里,一只小白鼠用黑布将其眼睛蒙上,然后用一根小棍子骚扰它。一个月后发现,蒙上眼睛的小白鼠体液完全酸性化,第二个月发现小白鼠的身上出现了癌细胞。而另一个笼子里的小白鼠却安然无恙,可见在高度紧张、高度压力的情况下,生物体会出现严重的酸性化。人是生物之一种,当然不能例外。

英国有句谚语:一个人越感觉幸福,就活得越长。现代人由于太快的生活节奏、工作的不稳定感、经济的不安全感等因素而倍感紧张和压力,幸福指数大多很低。要获得健康和长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减轻心理负担刻不容缓,也是重中之重。

第五,环境的严重污染。

现代的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和全方位的,由于工业和生活垃圾等的污染,酸雨、酸土越来越多,导致饮用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严重酸化,更加重了人们食物的酸性,导致更多的人体质变酸。

5.把身体“碱”回来

俄国高加索地区的许多闻名于世的长寿村中,不少人能活到120岁以上,那里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食物或补药供人享用,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饮水呈微碱性,pH值为7.2-7.4,与人的血液pH值几乎相同。正是这微碱性的水,使这些长寿者的血管保持着柔软和不硬化,使他们血压偏低、脉搏正常,科学家由此认定:弱碱性食物有益于长寿。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导致人体酸性化的五大原因,那么我们就不难找到把我们的身体“碱”回来的方法了,简明地讲有以下一些:

(1)把饮食的酸碱比例调整到正确的1:3,即1份酸性食物配3份碱性食物,当然1份与3份都是指质的量,而非单纯数的量。质的量可以从每天我们需要的各类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表、配合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列表中获得。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吃早餐、不吃消夜,坚持晚上11点之前睡觉,适量喝白酒,不抽烟等。

(3)加强运动,经常适量出汗。

(4)加强心理建设,减轻各类心理压力,读书怡情,发展业余爱好,多参加健康的集体活动等。

(5)支持环保运动,爱护我们的环境,为恢复绿色、生态的地球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6.食物的酸碱性

(1)什么是食物的酸碱性

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由我们的味觉来判定的,一般人可能会非常意外,我们常吃的醋、很酸的柠檬、杨梅、山楂、苹果等并不是酸性食物,而恰恰相反,都是碱性食物。

科学地讲,食物的酸碱性是由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来确定的,比如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反应;当碱性大于酸性,则该食物为碱性食物,反之则为酸性食物;而食物中酸性和碱性平衡时,就显出中性,这些食物就是中性食物。

例如蜂蜜:含大量葡萄糖和果糖;少量蔗糖,蛋白质,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甲酸,乙酸,维生素B1、B2、B6、C、K,泛酸,烟酸,胡萝卜素,淀粉酶,转化酶,脂酶;微量的镁,硫,磷,钙,钾,钠,碘等多种矿物类。这么多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综合的结果它呈现出碱性反应,所以蜂蜜是碱性食物。

1)碱性食物分类

a.蔬菜、水果类

b.豆类

c.坚果类

d.海藻类

2)酸性食物分类

a.粮食类(米、面)

b.肉类

c.甜食类

d.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等)类

e.油炸食物或奶油类

3)常见中性食物

葡萄糖、果糖、蔗糖、普通糖果、糖浆、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食盐、食用油脂(猪油、牛油、植物油等)等。

第六节 房中养生

一、房中术源流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