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2368000000008

第8章 智慧08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析】

能认清别人叫做智,能认清自己才叫明。能战胜别人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才叫强。知足的人富有,坚持做下去的人有志。不失去根基的人能保持长久,虽死而不被遗忘的人才是永生。

“知人者智”。老子首先着重强调了能够了解别人的智慧。人类的通病是往往喜欢自以为是,几乎没有人不认为自己具有了解他人的能力。

从古代的“知人善任”成语而逐渐发展出了现代的心理分析学,这门新兴学科目前已成为盛行于全世界、专门了解别人的高深学问,也许我们可以给心理学以一定的学术地位,但并不等于说心理学真的能够了解别人。

我们知道,人类既然拥有比较相近的天文、地理等大自然背景,也当然会有许多共同的习性、规律、原则以及嗜好,但落实到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不同的文明、文化已经把人类隔绝为地域性生物,国家、社会又把不同等级的人分裂为不同的群体——几乎没有人能够清晰地了解别人的思想。所以,老子把知人作为极大的智慧。

“自知者明”。按照我们的普通想法,不能真正了解别人,但总应该认识自己吧?其实却大不然。人类是群体生物,所以所有的人都不但希望了解别人、把持别人、管理和领导别人,更希望自己能够了解自己、把持自己、管理自己。但事实上,每个人不但无法了解别人,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也不能了解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虽然智力方面并没有问题却始终不能获得事业成功的原因。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控制自己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获得一种自己能够认可的成功。

“胜人者有力”。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这一点为世人所公认。就人类社会的发展途径看,一般先天体质比较优越的人大多成为最早的民族英雄乃至领袖人物。后来,这一类型的人在所有动荡年代以及战争时期出尽了风头,而在缺少混乱的和平环境中,他们便大多沦为游走江湖的草莽英雄、驰骋于运动场上的运动家或港口码头上的体力劳动者;一般先天体质较弱的人则大多成为巫师、思想家或文化人,依靠贩卖头脑中的才智和谋略或披金挂紫而出人头地或占卜摇卦而潦倒终生。

“自胜者强”。战胜别人,一个人只要凭理智或运气而选择对了行动的正确途径,至少在表面上尚不难做到。但战胜自己,则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说——伟人与平民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在大多数情形下,人们只要具有勇敢、坚强、果决和机智的特点,战胜别人并不十分困难,但战胜自己却并非容易。古往今来,不可胜数的伟大人物和杰出事业家,基本上都能够战胜对手,却最终毁败在自己手里。自己能够战胜自己,才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

出于对世人不能理解正确道理而屡屡步入歧途的深切忧虑,老子提出了矫正这种时代弊端的方法。

老子指出:“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一段话大意是,知道自己有不知道,是高明;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是毛病。因为能够把毛病看作是毛病,所以没有毛病。圣人没有毛病,是因为知道病是病,所以没有毛病。老子在此比较温和地批评了那些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正是这些人把一些病态的东西当作了自以为是的资本而四处卖弄、四处兜售、四处宣传、四处拨弄是非,致使大局日益不堪。

老子的告诫,对所有在虚伪知识界挣扎求索的人,对怀抱一些虚伪认识而努力要阐述真理的人,都是当头棒喝。

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们有非常相似的观点。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

所以,老子认为,“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古希腊也有近似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是人类永远也不会完成的任务,直到今天,人们还一再强调“人贵有自知之明”。怎样才能真正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呢?

这需要我们进行广泛的社会交往,人也和任何其他的事物一样,是在相互比较中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的。如有人谈到自己的能力时说:“不前不后处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认识就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修正对自己的认识。

例如,有个朋友天性好动,喜欢蹦蹦跳跳,从小就想当一名跳高运动员,上初中一年级后,一次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时都让大家跳高,这时他才发现自己不是跳高的料,爱蹦蹦跳跳并不等于有跳高才能,他的弹跳力和爆发力都不行。如果不到操场上去试跳几次,只在房间里空想当跳高明星,那他很可能长期还蒙在鼓里。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使自己对自我有正确认识,还得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和评价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自己把自己作为对象进行审视,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审判官。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有时解剖别人,但常常更严格地解剖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有自知之明的人为人处世都有主见,听到别人吹捧不会飘飘然,受到别人的打击也不至于垂头丧气。

认识自我不是目的,认识自我是为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老子与我们对人生世事的看法常常相反。“强”这个字眼一般是送给那些在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如拳王、击剑能手、摔跤大王。老子的看法是:“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叫做有力,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