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2368000000053

第53章 智慧5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

【原文】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解析】

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

过去人们在物质上只求温饱,按自己的本性过一种自然的生活,办事只求心安,精神只求舒畅,心灵只求宁静,因此他们享受着适意与快乐。

现代已经不可能有这种快乐了,我们只有享乐而没有快乐。快乐是精神适意、安宁、自足,享乐则从来没有安宁和自足感。如一次挣了许多钱、在酒吧间遇到了一个妖艳的女郎、中了彩票、大吃了一顿、打麻将赢了钱等等,只是自己欲望暂时的满足。享乐需要通过不断的刺激才能获得,刺激一停止就感到无聊。

一个人的精神快乐并不需要荣华富贵和金钱女人,这些东西都不属于性命本身的,真正的快乐是从生命的本性流露出来的,来源于自己的精神内部。享乐则来源于生命的外部,是身外之物刺激的结果,因而,享乐常与放荡、荒淫、堕落连在一起,享乐与堕落只有一墙之隔,甚至许多享乐本身就是堕落。

快乐的心境是自在安宁的,享乐则狂热放纵,有时还失去理智。得意了就放任狂欢,失意了便垂头丧气,受了创伤更是失魂落魄。享乐者的心里总得不到安宁,受到的刺激不同他们的心情就不同:时而狂喜,时而愤怒,时而大笑,时而悲伤,时而放纵,时而怯懦,时而浮躁,时而叹息……

快乐则可以不受外物的影响,不为穷困而苦恼,不为富贵而得意,这是由于快乐不是来于外物的刺激而来自心灵,是一个人具有生活目的、人生信念和创造乐趣后的一种情感状态,这样,快乐又是与对人生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

相反,享乐正是缺乏生活目的,没有人生信念,更没有创造乐趣,享乐者认为人生没有什么信念和意义可言,人生就是为了吃喝玩乐。许多享乐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瞻望前途便不寒而栗,所以享乐背后是病态和失望。旧的刺激刚过去又得马上寻求新的刺激,否则,享乐者就会百无聊赖,就显得惶惶不安。

如今我们口袋里有了钱,餐桌上有了肉,家里有了现代化的电器,身上穿起了高档时装,怎么反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快乐呢?经济富裕了怎么反而精神陷入了困境呢?

这是由于我们没有精神的支撑点,没有生活的目的,没有高尚的追求,归结到一点:我们失去了人生的根基。人生没有根基,生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活着当然要吃肉,但不能为吃肉而活着;人活着应该穿高档时装,但穿高档时装不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把穿和吃作为人生的目的,那么一旦有穿有吃以后,人生就会失去了目的,因而也就变得空虚和无聊起来。

吃穿只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是人的最低级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可悲的是不少人把吃穿当做人生的全部目的,把自己的生命意义限制在动物的层次上,因此,当吃穿不愁以后就不可能有新的追求。

“饱暖思淫欲”,既然人生的意义就是“吃穿”二字,那么吃饱穿暖以后就无事可干,而人身上的能量又需要释放出来;既然把自己生命的意义限制在动物的层次上,那么释放本能的方式就只能是发泄兽欲,拿着钱找情人、上妓院,由富裕走向堕落,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表现得尤其明显。

有了钱,可以当慈善家,也可以当大恶棍,这就要看你的追求是高尚还是低下,看你有没有人生的根基,有没有自己精神的支柱了。

“所”的本意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不失掉根基就能长久”——老子这句话在今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的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根基,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离开了水就很快丧命;树木在沃土里茁壮地成长,离开了土壤就要干枯。人的根基是什么呢?人既是一个自然的动物,就像鱼和树一样离不开空气、阳光、土壤,同时又是个社会动物,离不开精神的支柱和根基,这个支柱或根基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我们正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与现代文明社会的交接点上,传统的人生观受到了怀疑和动摇,而新的人生观又没有确立,大家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找不到行为的准则,心中全然没有主见,思想、行为和语言都模仿电视广告。

说真的,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爱什么、恨什么、需要什么、干什么。即使像谈恋爱这种纯粹的个人行为,在现代社会也被潮流化了。大家总是看到别人去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我们干的许多事情不是出于个人的主动选择,而是随大流的结果。

我们就像水上漂浮着的残枝败叶,风把我们吹向哪儿就漂向哪儿,关键是我们没有自己的“根”。

因此,我们的出路是努力找回自己的根基,找到自己的归宿,找到自己精神的支柱。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有主见,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一举一动就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这样,我们也就找回了失落的自我。

老子认为: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事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着生命的根基——“道”(《老子》五十二章)。

可见,“道”是万事万物的开端,也是为人的根本。

“自然”,是老子“道”的特性,也是他倡导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生活态度。“无为”是“自然”的延伸,一切人为的东西都不自然,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为人处世也应该顺应自然,办任何事情都不可凭主观欲望胡作非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他的致虚、贵柔、守静、不争、取活等思想都是围绕“自然无为”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