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子》64个人生智慧
22368000000039

第39章 智慧39小不忍则乱大谋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解析】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老子虽然反对智慧、谋略这些东西,但他尤其反对武力、暴力以及一切强大有力的表现;他本人充满了智慧和谋略,在军事学方面更有独到的见解和高深的韬略。

在老子看来,当时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兼并战争,简直就像小孩子的游戏一般可笑,无数辆兵车后面跟随着无数步兵,敌对双方的指挥官都是些虎背熊腰的蛮勇之士,根本不讲也不懂什么策略、计划和深思熟虑,只经过极为短暂的相互冲撞,便胜负已分。

老子反对战争——“不以兵强于天下”与“夫佳兵不祥之器”是老子的反战名言,这与他反对一切强大事物的态度相一致。但老子的柔弱并不是软弱,老子的不争并不是屈从,这在老子对军事学的看法中随处可见。

老子所倡导的不争,是他军事理论中的精髓。一个高明的谋士是不讲求武力的,善于指挥战争的人是不容易被激怒的,善于克敌制胜的人并不争一时之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别人表示谦下。对于所有熟悉军事学的人来说,老子的军事观点都足以引起重视。凭借力气而争高下,这算什么战争?只不过是格斗罢了。

这种行为像极了两只争斗的公牛,徒逞血气之勇而已。人不是牛而采用牛的方式进行战争,哪里还能体现出人的高明?善战者是不容易被激怒的,这话说起来很对,但战争这种东西不就是激怒的产物吗?如果进行战争的双方能够像老子那样自处卑下、柔弱、无为,又哪里会有战争这种物事?但战争既然出现,是不是双方一定要怒气冲冲、一决生死呢?

老子认为不得已而投入了战斗,亦须保持冷静,以冷静的态度来进行战争,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取得最好结果。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是要寸土必争和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要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能够以不争的态度来指挥战事,就往往能够把持全局、操纵战机、进退自如。

而这种不争,也可理解为“忍耐”的人生功夫。

当你不愿让命运来主宰你的一切,但又没有扼住命运咽喉的本领时,切记,应当学会忍耐。

中国的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忍耐的重要,只有忍到最后一刻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才能有希望看到转机。或许你仍在向往一帆风顺,可是面对曲折的人生,所谓的一帆风顺只能是心灵的一种慰藉而已,要坚信唯有奋斗不息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而在这一步步的努力中,你必须学会忍耐。

忍耐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之神的支配与调遣,让岁月的沧桑把正常的生活欲望一点点地消磨掉。忍耐就是沉默,功亏一篑都是因为不懂得忍耐的真正含义,而坚韧不拔地追求并排除万难有所超越才是忍耐的外延。

忍耐不是消极颓废,也不是在沉默中悄然降下信念的帆;忍耐是当火柴燃烧到一半的时候,接受另一半炙热的煎熬;忍耐是考验意志、毅力,检验成功的一种方式;忍耐是一个从大西洋的底部爬向珠穆朗玛峰顶部的艰难过程。

实际上,忍耐是酝酿胜利的一种高超手段。虽然忍耐有可能错过一些小的机遇,但谨慎小心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或使意外的发生不那么让人意外。忍耐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种形式的转换,既不要被利多所陶醉,也不要被利空所中伤。忍耐能帮助我们透过烦冗迷惑获取真谛,对其所追求的目标就能迅捷如飞猿,迅猛如鹰隼。

所以要学会忍耐,要挺起坚强的脊梁,用快乐和潇洒清扫尘灰般的意志,那么,人生无论是在“上涨”还是“下跌”,低迷抑或是高涨,你的人生生涯都将壮美如画。

人生有很多不如意,这时,忍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时候因为小地方忍不住而害了大事,这就非常不值得了。

三国时的诸葛亮辅佐刘备,立志要收复中原。他经常兵出祁山,攻打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总是不肯出来和诸葛亮对打。诸葛亮用尽了一切手段来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总是置之不理,总之,就是不肯出来和诸葛亮打仗。每次都是等到诸葛亮的粮食吃完了,蜀军只好退兵回蜀国,战争就结束了。诸葛亮六次兵出祁山,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来连唐朝的大诗人杜甫也为他惋惜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司马懿能够忍,所以在国家大计上,没有被一代儒将诸葛亮打败。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不是目的,而是策略。欧洲有个博学经典: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处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第一句的意思是,很难的道理先不要讲。这句话哲理很深,很有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愣把周瑜气死了。你说怪周瑜还是怪诸葛亮?结论是怪周瑜,他气量太小。

因此,当有事时,千万要稳健,不要逞一时之快而坏了大计。“小不忍则乱大谋”,决不能因小失大!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让你痛,也让你痛定思痛;这把刀,可以磨平你的锐气,但是也可以雕琢出你的勇气。

百忍成钢,当心性修炼得有如镜子般明澈,如流水般圆韧时;当你切切实实生活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宁静中时;当你发觉胸中不断流动着“虽千万人而吾往矣”般的勇气时,历经千锤百炼,你的刀就练成了。那么拔刀四顾、纵横天下的那一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