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22338900000006

第6章 谁才是应该被请进生命里的人(2)

为了在受到伤害之前就识破这类人的真面目,我建议你主动出击——寻找或者制造机会测试一个朋友的品德,然后再去判断他是不是你的朋友。方法很简单,假装自己遇到了非常大的危机,毫无预兆地给他打电话,或者找到他倾诉,请求他给予支持。这时,根据他随后的反应,你就能看清他的本质。

在华盛顿一家国际金融公司上班的华人宋先生就用这个办法进行了一次试探。他的目标是自己刚认识一年的两位新朋友,这两个人都属于在商业聚会上主动过来交流,然后成为朋友的。一天傍晚,宋先生分别给他们两人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马上就要离职了,因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公司的老板十分生气,让他滚回中国去,所以他现在迫切需要朋友相助。

宋先生在电话中并没有提及借钱等具体的求援方式,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寻求帮助的意图。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第一个人立刻用一种冷漠的腔调回答:“不好意思,我有点忙,明天再说好吗?”说完便挂断了电话。次日清晨,宋先生再给他打电话时,已经打不通了。第二个人的反应则更为温情一些,他耐心地倾听宋先生讲完这个“故事”,然后问:“你需要我做什么?”宋先生这时说:“不需要,我只是向朋友倾诉一下,我想自己有办法解决。”两个小时后,这个人又主动打来电话,再次询问宋先生是否需要帮助,并且明确地说,“你如果回国,并且有资金需求,可以告诉我。”

从此以后,宋先生的通讯录上删掉了一个无德之人,多了一个足以成为知己的真诚的好朋友。人们可能都觉得朋友越多越好,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总能发现有些人是伪装在你身边的友情骗子,他们接近你不过是为了利益。真正的品德高尚、动机单纯的朋友是极其难得的,一定要学会分辨,并且把藏在中间的那些势利小人找出来,离他们远一点。

损人利己: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石家庄的霍先生在邮件中说,他刚到一家公司上班,就看到了社交最阴暗的一面。他是所在的部门中资历最浅的一名新人,年龄也小,因此处处都要向同事和前辈学习。霍先生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大家打交道,他无怨无悔地承担起部门中许多本不属于他的琐事,希望赢得同事的认可,像朋友一样相处。

结果,部门的工作出了问题,仍然有人通过造谣、打小报告等方式把责任推到霍先生的身上。当霍先生被领导责骂时,他们就在外面窃笑不已。霍先生既愤慨又很无奈:“我真心待人,却得到这种回报,我该如何应对?”

有些人就是这样的,他们习惯于损人利己,为人处世时很不厚道,经常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的是我们的朋友,有的则是我们的同事或者客户。与他们相处,稍不谨慎就会吃大亏。因此,学会分辨这种损人利己的小人便非常重要。

别让自己成为“替死鬼”

损人利己的人,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别人当自己的替死鬼。明明是他的言行有过错,他却死不承认,昧着良心编造理由,推脱责任。这时,谁离他最近,谁就倒霉了,他会找一个冤大头替自己背黑锅。“替死鬼”这个词已经成为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就是因为它发生的频率太高了,我们要提防那些喜欢找人背黑锅的家伙。

一般来说,这种人的口才都很好,又敢于发誓,信誓旦旦,表现得很有说服力,对人们的误导力很强。所以,当他们传播一些谣言、打小报告时,就容易使众人以讹传讹,时间久了便众口铄金,积非成是。没有经验的霍先生就中了招,他本以为可以用一颗交朋友的心与所有的同事友好相处,结果却被其中的损人利己之徒暗算了。

学会判断,保持谨慎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要多一个心眼。有句话说得好:“既不要消耗别人,也要远离消耗你的人。”有的人经常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时间一长大家就都知道了。你可以被这种人欺骗一次两次,但第三次还上当就说明你自己有问题:对于社交太天真,对于朋友缺乏分辨力。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损人利己之徒?

1.了解一下这个人平时的口碑。多方收集信息,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评价他的。尤其要到他的熟人圈、社交平台中听一听、看一看人们怎么说,你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论。我们要特别注意其中的负面评价,看看他是因为什么“得罪”了自己的朋友、邻居甚至网友。这两年,我们在招聘中也引入了这种做法,会特意到求职者的社交平台中阅读一下他的博文和网友评价,将这方面的信息纳入到分析系统中,对综合评价这个人的本性有很大的帮助。

2.平时注意观察,小细节往往反映大问题。一个人的本性能隐匿一时,却隐藏不了一世。喜欢损人利己的人,遇到利益问题时总会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在言行上就会有所表现,例如当别人落难时他会做出“落井下石”等令人不耻的事情。他如何对待同事,就会如何对待朋友。

白眼狼:“过河拆桥”,从不感恩

有的人喜欢消耗朋友,向朋友求援。他遇到一点小问题,就让你过去帮忙,其实都是他自己可以解决的麻烦,但他不想动手,而是让朋友来分担一部分。更有甚者,他缺钱了就找你要——你并不欠他的钱,他却要得理直气壮,因为你是他的朋友。

于是,你成了他的“保姆”,也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的铺路石。你的精力大部分都被他牵制着,就好像你是为了他而活,需为他的幸福添砖加瓦。他对你产生了强大的依赖,有任何摆不平的麻烦,都会打通你的电话。

但是,当他成功以后,你别指望他报答你,甚至也别奢望他感恩。因为就在他成功的那一刻,他会在通讯录中删掉你的号码,在社交平台把你“屏蔽”了。从这时起,你不再是他的朋友。

塞勒尔前不久讲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个与他相交四年的好朋友突然间“一夜蒸发”,电话打不通,住址更换了,好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塞勒尔非常担心,他联系几个朋友四处寻找,大家都不知道那家伙去哪儿了,人们一头雾水。最后,就在塞勒尔准备报警时,那个人的堂弟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据说他在股市发了大财,赚了至少五百万,怕有人借钱,所以连夜搬家了。”

塞勒尔顿时目瞪口呆,他说:“你不知道吗?他炒股的本钱都是找我借的。我不会找他借钱,也不会让他报恩。也许他从此不想再与我们这种级别的朋友打交道,但他起码应该把本钱还给我再走吧?”

这个人让塞勒尔非常失望,也从此改变了他对“朋友”这个词的理解。自己发迹以后,就迅速忘掉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这就是过河拆桥。如果有人给了你这种感觉,那你就要小心了,不要再跟他来往,至少要和他保持足够的距离,别对他提供任何的帮助,因为他不会记住你的“恩情”,也不会给你任何回报。相反,当他飞黄腾达以后,你再也别想成为他的朋友。

小心那些“踩着别人鲜血前进”的人

不管是生活还是事业,他们都是冷漠无情的,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踏着别人的肩头向上爬高。有句话说:“你种树,他乘凉。”他会利用你做的工作替自己开路,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当他成功时,他不会报答你,而且有可能翻脸无情,把你踢出他的朋友圈。因为这时候,他需要的是更强的朋友。

小心那些“见风使舵”的人

简而言之,这种人谁得势就去依附谁,谁失势就会抛弃谁。只要能过河,他们愿意趋炎附势,会不择手段地利用所有的人。他们依靠强者,利用强者,鄙视弱者。当你失去利用价值时,他们就会马上转向,甚至会对你幸灾乐祸。对于这样的人,不但要保持警惕,而且要主动隔离,他们是典型的白眼狼。

◎一定要结交的4种朋友——把主要精力放到他们身上

愿意欣赏你:在你穷困潦倒时鼓励你、帮助你

2008年的一个晚上,从公司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的法兰克远远地看到一个人影在自己家门外十几米的地方晃悠。他以为是小偷或劫匪,悄悄停下车,从背后走过去,然后松了口气。这个人是他的朋友洛伊菲奥——一家证券公司的业务经理。

“你怎么了?”

“没什么。”

从简单的回答中,法兰克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在这个已有些寒冷的深秋,华尔街每分钟都会传出许多不好的消息:一些从业者自杀了,这他知道。那么,他的这位好朋友在这场金融风暴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打开门,把洛伊菲奥请进客厅,给他泡了一杯咖啡。5分钟后,法兰克明白了,曾经拥有几百万美元资产的洛伊菲奥现在已经破产,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务。他所供职的证券公司就在今天傍晚宣布关闭,上千人失去了工作。

“未来你打算怎么办?”

“我不知道。”

“好吧,我们先出去吃点东西。”

法兰克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和洛伊菲奥聊天,他清楚地知道朋友在这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同时,他也理解一个人为何会失败,因为他自己也经历过很多类似的挫折。所以,他可以自豪地说:“我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在他的鼓励下,洛伊菲奥的心情好了很多。重要的是,法兰克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是有许多优点的,现在事业出了问题,只不过是赶上了一个坏的形势。

“大家都很难过,伙计。”法兰克说,“那么多优秀的证券经理都被银行收走了房子,你为何能例外?所以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将来未必就不行。”直到几天以后,他仍然每天定时给洛伊菲奥打电话——几乎每隔两个小时就要通话一次,询问他的想法。法兰克做了万全的准备,因为在那个自杀的“季节”,任何意外都要提防。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出事。

两年以后,已经身为一家投行副总裁的洛伊菲奥准备撰写一篇金融危机期间的故事——自己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在书的一开头,他用真诚而感激的语气写道:“献给我最亲爱的朋友法兰克,没有你,就没有这一切。”

当他遇到人生和事业的双重困境时,在那个寒冷的深夜,他找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法兰克。之前他已经去过四个人的家里,并且打过十几个电话。但是,只有法兰克“接纳”了他,并且怀着同情和理解之心,花了整个晚上安慰他的情绪,肯定他的优点,帮他找回了自信。一个在你困顿之时不会抛弃你,而是鼓励并且理解你的朋友,任何人都是非常需要的。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位“患难之交”

有人说:“巅峰诞生了一批虚伪的拥趸,黄昏见证了一群真正的信徒。”真正值得结交的朋友,不是在你巅峰时殷勤地跑过来献花的追随者,而是在你落魄困窘时仍然愿意相信你、支持你,并和你站在一起的患难之交。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位像法兰克这样的朋友,他不会以财富的多少、名声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对人区别对待。和他成为朋友,就等于拥有了一位患难时期的心灵导师,能让你在最困难的时刻听到鼓励的声音,感受到朋友的关怀和温情。

我们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碰到失利、受挫或者面临某些极端困境的时候,比如失业、生意失败、情感受挫等,这时候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摆脱出来,往往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且是不设置条件的援助。一个患难之交,这时就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帮你分析问题,肯定你的优点,鼓励你重新振作起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谁在困境中雪中送炭,谁就值得我们感激一生。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人来说,最怕的不是眼前的困难,而是信心的丧失。患难之交在此时就能给你精神上的鼓励,因为他欣赏你的能力和人格,认为你一定能成功,必然能渡过难关。这种支持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它可以让我们熬过最黑暗的时刻,积极地面对未来。

失意时,仍愿意和你交朋友的人在哪里?

我在事业开展之初,经历了相当长的困难期。那时,公司的服务找不到市场,提供的产品无人问津,但资金已经投入了上百万美元。也就是说,在多数人眼中,我在做一门注定血本无归的生意。就像一个无底洞,我每天不停地往里扔钱,眼看就要弹尽粮绝。

这是一个尴尬的时刻。就像“薛定谔的猫”——最终的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我是生是死。最困难的时候到了什么程度?公司账上只有320美元,所有员工的薪水都被拖欠了4个月,80%的人已经交不上房租、还不上房贷,而我这个老板与另一位合伙人普利斯连给汽车加油的钱都快没了。我们投入了大部分的身家,但还没收到回报。我想,几乎所有的生意人都对此深有体会。

在这个时期,我的朋友都去哪儿了?我注意到,过去经常联络的人,此时一多半都不再主动给我打电话,比如“周末去哪儿聚一聚”之类的话题,已经没人邀请我了。由此可见,即便你是一个过去取得了一定成功的人,遇到这种财务上的困境时,也会有许多“朋友”主动与你保持距离。这说明,大部分人的交友观其实是“金钱观”,首先看能不能从对方那里获得好处,如果没有好处,甚至有自己付出的可能,许多人就会迅速离开你。

幸运的是,我在人生和事业的贫困阶段仍然交到了一些愿意理解、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资金断顿五个半月时,我接到了国内的一个电话——那是一位老朋友,我们有三年多没有联络了,但他从别的渠道听说我的情况后,主动联系到我,听完我的介绍后,他大笑着说:“你还记得吗?大学时我穷得没有饭吃,你借给我50美元,结果我一直没给你,你也没问我要。现在,我还给你那50美元,而且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