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22304500000020

第20章 正常交往是“青春的权利”

小丁突然离校,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返校。其间,了解到近半月来,她跟一社会青年李某平时有较多的接触,根据同学提供的情况,老师找到了对方的居所,李某的母亲称其子昨日离家后也未一直未归。李某家系外来暂居人员,三口人挤居住一片破败的两间出租屋中,无固定工作,平时帮助其母摆小食摊儿,据其母称,其子多与女孩儿交往,说不上小丁是哪个。小丁平时虽然谈不上表现优秀,但也不是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再者,小丁相貌不错,家境也可以,而且是一名大专生,却会看上和信赖这样一个外来无业游民,令其家长大为恼火。

小辛,因病请假“回家”就医,假期结束却未按时返校,紧接着,其父却来校询问最近女儿的情况,称小辛自几日前回家取钱后一直未再与家联系。因小辛请假前在本校医务室就诊过,其请假时履行了正常手续,出具了医院的诊断证明,应该说小辛确实病了,但她去哪儿治病了呢?一天后,小辛携带医院证明返校销假,在向其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得知其在一名朋友所在的医院进行的治疗。该友系一名退伍军人,是先前的笔友。如此轻易地就对他人产生好感且产生依赖,小辛的行为看起来也有些令人费解。

小红是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的学生常会受到校外异性的“关注”。一天下午小红突然“失踪”了,学校与其家庭和亲朋取得联系,没有消息,最后了解到近来小红认识了当地叫王某的青年,第二天在城郊一个村子里,我找到了王某的家——一个破败的院落,其父是入赘来到这个村子,与其外婆住在一起。其母称王某在一家工厂做临时锅炉工,在厂子里有单身宿舍,平时很少回家。我们与王某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单位保卫科在王某宿舍找到了小红。小红是在一次偶然机会认识了王某,王某称其是单位的业务员,家庭比较富裕,其爷爷有一小楼,家里开着一间铺子,家里已经给自己买了商品房,并带小红去看过(实际是其朋友的)。小红家境贫寒,但却极爱虚荣,平时宿舍同学有的,她都要有,即使是火腿肠这样的东西,别人如果买一根,她一定会买两根。王某出现恰恰满足了她的需要。当把王某的实际情况告诉小红后,她显得极为惊讶,转而坚决不相信这是事实。

多年以来的教育管理中,我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形,众多的家长和老师也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对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总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抵触情绪,我们称之为“逆反心理”。尤其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明显地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然而对陌生人,尤其对异性却表现出了强烈的交流愿望,非常轻易甚至“令人费解”地就可以对对方产生情感依赖,而在众多的案例中,对方多是社会闲散人员甚至有些是社会不良青年,但往往这些并不为女生们所熟知甚至未曾试图去思考和接触这些问题,致使这些问题成为交往的隐患,也使得许多幻想着“纯情”交往的女生幻影最终破灭,甚至产生一些有悖于初衷的令人遗憾的结局。因此,少女应学会与异性交往,其中,老师和家长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与异性正常交往,青少年要保持良好的意识。

虽然异性交往是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的“青春权利”,但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许多干扰正常交往的因素,却需要青少年一定要把握良好的交往尺度,使其确实对青少年的成长、成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要端正交往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与异性交往要多注意汲取对方在学习、品质和个性发展上的优秀的东西,旨在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要摒弃那些不健康的消极的交往动机,思想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2.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分清良莠。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失之偏颇,给自己的安全带来隐患。

3.关系要疏而不远,正确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发现有不良倾向,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回复到正常状态,或者暂时断绝接触,给自己和对方冷静的空间。

4.社会交往应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要谨慎对待不明身份人员的交往请求。尤其要克服网络、笔谈等虚拟交往环境中那些虚构、浪漫的语言,避免安排单独见面,发现对方有不良倾向,要果断中止交往。

总之,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一堂必修的“社会课”,其间需要逐步树立良好的交往意识,培养健康的交往心理,同时,学校和家长也不要视异性交往为虎狼,要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异性交往。倡导学生健康的广泛的交往,积极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各种健康的交往环境,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淡化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并积极教育和提醒学生注意交往的尺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