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刘备
22303800000048

第48章 相反也是一种模仿

傲慢会将所有的幸运拒之门外。

因为傲慢,刘备差一点错失让“卧龙凤雏”二贤合璧的机会。而他的最大的对手曹操,也因为傲慢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

赤壁惨败后,曹操很快恢复了元气,新近又击败了西凉马超,曹操“胜必骄”的老毛病再次发作。西川张松千里迢迢,拿着整个西川的地形图,主动要献给曹操。但不巧正好赶上曹操的“发病期”。曹操十分傲慢,又见张松容貌丑陋,更是不屑,竟然没给张松好脸色。张松献媚不成,大伤自尊,出言不逊,顶撞曹操。曹操大怒,要将张松斩首。幸好杨修为他求情,但还是挨了一顿乱棒。

曹操就这样错失了一个攻占西川的良机。张松又气又急,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顿时起了强烈的报复之心。

张松盘算了一下,要靠自身的力量,直接报复曹操是不太可能的。那就只能通过帮助他的对手来实施间接报复。

曹操当前的主要对手就是刘备、孙权。张松一向眼界很高,刘备、孙权原本都不被他放在眼里,唯有曹操,才是他心目中的天下雄主。但现在他对曹操表白失败,要报复曹操,就只能考虑刘备、孙权了。孙权一贯运用示弱策略,张松还是看不起他。这样,刘备的形象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变得光辉万丈了。

张松一有了定见,验证性偏见当即就发挥作用了。张松越想越觉得刘备聪明仁义,本来就该是最合适的人选。张松当下拨转马头,直奔荆州而去。

再说诸葛亮占住荆州后,按照他的战略设想,早就在惦记着西川了。他派出的细作探听到西川张松被曹操乱棍打出,转而直奔荆州的消息,立即飞报诸葛亮。诸葛亮感觉有戏,马上做好了周密的安排,就等着张松入套。

张松刚到荆州地界,赵云、关羽先后在路边迎候。随后,刘备又亲率诸葛亮、庞统迎接。张松和刘备素昧平生,本无资格享受如此隆重的接待礼遇。在正常状态下,过度合理化效应会提醒机敏过人的张松,其中必然有诈。但此时张松正好处于验证性偏见占主导作用的心理状态,刘备的这一系列礼遇,正好验证了张松的内心倾向。张松不但不觉得过份,反而更加坚信刘备就是自己最值得投靠的主人。

在诸葛亮的授意下,刘备绝口不提西川之事,只是一味给张松带高帽,哄得张松心怀大畅。

一连三日,刘备只是好酒好菜好招待。张松要告辞而去,刘备又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依然不提西川之事。

刘备既已充分表明自己无欲无求,他对张松的厚待礼遇,在曹操所为的衬托下,可就成了莫大的惠益了。张松不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如果不是曹操无意中为刘备抬轿子,这三天的礼遇未必就能感动张松。张松过意不去,心里的话实在憋不住了,刘备却又十分及时地添了一把火。

刘备说:“叙谈三日,获益良多。今日相别,不知何时能再听到您的指教呢?”说完,竟然潸然泪下。

张松被深深感动了:“刘备如此宽仁爱士,这样的主人错过了岂不太可惜了?”于是说:“我也想朝暮侍奉在皇叔身侧,只恨身不由己!我看荆州东有孙权、北有曹操,也不是长久之地。益州(西川)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如果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则皇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刘备连忙摇头说:“我刘备何德何能?益州刘璋也是汉室宗亲,恩泽久布,他人岂能动摇他的基业?”

张松正色道:“我可不是卖主求荣。今天遇到明公,不敢不披肝沥胆,实话实说。刘璋虽拥有益州之地,但生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再加上张鲁在汉中,时时侵扰,益州人心离散,都在期盼明主。我这次出来,本想结纳曹操,没想到曹贼恣狂无礼,所以特地前来拜见明公。明公如果能先取西川为基业,再北图汉中,收复中原,就能匡正汉室,名垂青史了。明公如果真有取西川之意,我愿效犬马之劳,作为内应!”

张松着重点明自己“不是卖主求荣”,但他的行为,无论是结纳曹操,还是输诚刘备,都是不折不扣的“卖主求荣”。

这种否定性掩饰通过将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真实想法冠以一个否定性前缀以作掩饰,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屡见不鲜。

比如,“我不是要多管闲事……”、“我不是吓唬你……”、“我不是想冒犯你……”都是耳熟能详的例子。但这些看似否定的表达,显露的真实目的却是肯定意味的。当你听到这种否定性掩饰时,直接把否定词去掉,就明了对方的真实意图了。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否定性掩饰,是因为潜意识知道,将要表达的内容可能会给对方或自己带来负面的感受或影响。

刘备一听张松说得如此赤裸裸,深感不安,连忙说:“刘备深感厚意,只是刘璋与我同是汉室宗亲,如果攻打西川,恐怕会惹天下人的唾骂!”

你所苦苦坚持的东西,往往会变成对你的束缚。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障碍再一次发挥作用,成了束缚他手脚的绳索。

张松却只将刘备的话语当作场面上的托辞,毫不掩饰地继续说:“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明公如果今日不取,等到被他人取了,后悔可就晚了!”

这句话是有潜台词的。放着这么好的地盘,又有人诚心给你当内应,你如果还不动手,可就是傻子了!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你肯定会后悔!

一旁的诸葛亮、庞统暗自为张松叫好。他们早就想说这番话,但张松作为局外人,说出来的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刘备似乎动心了,说:“我听说蜀道崎岖,车马都不能并行,如果我想攻取,该用什么办法呢?”

听起来,刘备已经接受张松的提议了。否则,他为什么要问攻取之策呢?但在场的张松、诸葛亮、庞统都误解了他的真意。

刘备根本就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他刚才的话,其实是一种以进为退的心理防御机制,叫做“保护性转移”。这是一种以貌似更为深入的接纳来微妙地表达拒绝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果刘备继续以自己坚守仁义道德为由,拒绝张松的提议,就会显得愚蠢而不合时宜。刘备不愿意自己的形象遭到污化,就将话题转移到另一个明显超前的领域,以切断原有话题。实施保护性转移后,表面上进到了建立在原有话题基础之上的延伸领域,但其实却是一种不易觉察到拒绝。现实生活中,很多不明白这一心理防御机制的人,往往做出错误的判断。

张松一阵激动,连忙拿出当初本来要献给曹操的图册。刘备展开一看,凡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全都已一一注明。有了这一图册,攻取西川虽然不能说易如反掌,但也是容易很多了。曹操要是知道自己慢待张松,竟会失去这么好的一个宝贝,一定会气得吐血。

张松献了地图后,以为刘备已无异议,又说:“明公,您可速速进兵。我还有两个心腹挚友,叫做法正、孟达,可以一起当您的内应!”

刘备既然已经选择了“保护性转移”,一时无法越轨,只能说:“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张松大喜,告辞而去,一路上谋划着如何帮助刘备尽快夺了西川。而在场的诸葛亮和庞统也十分高兴。他们一直未能说服刘备克服仁义道德的束缚,没想到竟被张松搞定了。两人摩拳擦掌,准备在攻打西川的战役中大展身手。

张松回到西川后,极力忽悠刘璋邀刘备入川,以攻汉中张鲁。刘璋手下黄权刘巴识破张松引狼入室的阴谋,苦苦劝谏,但刘璋暗弱不明,还是入了张松的彀。张松又再建议刘璋派法正为使者,延请刘备入川。

法正与张松款曲暗通,到了荆州,自然大力劝说刘备趁机攻占西川。刘备眼看木将成舟,更加担心自己声誉受损,不敢再用“保护性转移”,而是十分坚定地拒绝了法正的提议。

法正虽然不解,但还是理解为刘备的托辞。席散后,诸葛亮送法正回馆驿休息,两人密商如何夺取西川。

刘备久久坐着,并不离席。庞统就说:“当断不断,乃愚人也!主公高明,为何犹疑不决呢?”

刘备意味深长地看了庞统一样,说:“今与我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相反也是一种模仿!

自从刘备领悟到效仿曹操只能成为曹操第二之后,他就决定和曹操对着干!凡是曹操所为,他都从相反的方向去做。刘备通过“反曹论”,旗帜鲜明地树立了仁德无匹的招牌。这块招牌再加上汉室宗室的名头,才成就了今天的刘备!

刘备以天下为己任,当然希望多占地盘。无论是荆州,还是益州,他都是想要的。但是,他希望身边的绝顶谋士能够帮他想出一个不违背仁义道德的夺地良策,而不是苦苦劝他不顾道德仁义的限制。他此前已经对诸葛亮表示过,但诸葛亮始终没有领会他的深意。今天,他趁着诸葛亮送客离开,和庞统独处的机会,直截了当地说这一番话,并不是没有用意的。

庞统听了,若有所思。但他真的懂得了刘备的深意了吗?

心理感悟:人们往往看不懂“以进为退”的把戏。

否定性掩饰将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真实想法冠以一个否定性前缀,以作掩饰。

转移性保护一种以貌似更为深入的接纳来微妙地表达拒绝的心理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