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优秀儿女
22303700000011

第11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4)

这时,距机场40公里的爆炸烟云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巨大的烟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上部膨胀变大。取样飞机向既定位置飞行。此时,绚丽的火球翻滚着缓缓地升上高空,不断地向外膨胀,然后形成拔起的蘑菇云。当接近蘑菇云时,飞机被强大的气浪涡流冲击得非常不稳定。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驾驶非常吃力。

他们很快选准了穿越角度,飞机左机翼几乎压着蘑菇云的中心,机身切半径进入云中,周围的一切都模糊了,眼中是黑中泛红的浓烟,身上是巨浪般的撞击。

穿越蘑菇云的时间只有5秒钟。飞机飞出云层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意外,让他们的心又悬了起来。机舱监测的防化兵大声报告:“仪器上的红灯未亮,收集剂量不够。”机长和李传森交换了一下眼色,准备再次穿越!机组人员将飞机压了坡度后左转,迅速作好冲锋准备。这样,飞机一共在蘑菇云里穿越了三次,当监测仪上的红灯亮了,大家长吁了一口气。经指挥部指示,飞机安全降落在吐鲁番机场。取样机着陆后,机组人员立即脱下防毒面具更换衣服,进行冲洗、消毒。

第二天,全体机组人员被送往位于马兰的21基地里的医院,住院疗养一个多月。没想到的是,原来头发很黑的李传森6人,住进医院后就开始掉头发。十多天之后头发就掉光了,吃了3个月的药,又长出了新头发,但全都是白的。根据规定,凡参加原子弹试验的同志和到感染区的人,每人发一支剂量测试笔,测试身上有多少剂量的感染,根据受辐射的剂量和感染程度不同,定期进行体检和治疗。

飞机穿越蘑菇云,十分有效地捕捉到放射尘埃,使科技工程人员正确评估出首次核试验的成果,为以后核试验积累可靠的数据,李传森所在机组荣获了“集体一等功”。

当年穿越蘑菇云的飞机如今静静地停放在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的室外草坪上,简介牌上写着:“本架伊尔-12运输机为功勋飞机。”李传森说,当年机组共6人参加了穿越任务,分别是机长郭洪礼(辽宁海城),领航员季献康(江苏如皋),通讯员王景海(陕西汉中),空勤机械师耿君(上海崇明)。还有一个管取样桶的,叫小高,现在忘了他的名字了。

此后漫长时间里,李传森患上血管瘤(右腿)及股骨头坏死等病症,先后多次住进医院接受开刀手术。

岁月悠悠。如今,李传森在郑州市军人离退休干部第二疗养所安度晚年。老英雄说,虽不知道还能活几年,但他有个强烈的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到北京去,和那架曾经陪他出生入死的飞机再见一面。

编者的话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李传森就是其中的一位出色的代表。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展现出的精神是那个困难时期的最强音。我们要学习李传森的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甘于奉献,不怕牺牲。

23.大火中的英雄——向秀丽

向秀丽(1933—1959年),广东省广州市人。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参加工作。1958年在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因抢救国家财产而被严重烧伤,1959年1月15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1959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牺牲时年仅26岁。

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5岁的向秀丽随家人逃难到肇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饥饿和疾病夺去了她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的生命,她自己也被迫当了地主家的婢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做过童工、佣工,1948年入广州和平制药厂当临工。

1952年,她担任了广州市和平制药厂第一届工会组织委员和女工委员。1953年团支部吸收她参加青工学习班,她学习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深受教育。

她积极参加广州市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1954年她加入了共青团。

1956年公私合营后,和平药厂并入何济公药厂,她当了包装工。她生产积极,埋头苦干,不讲价钱。1958年厂里调她去试制“甲基硫氧嘧啶”的化学药剂,她克服文化不高的困难,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操作技术,在试制“甲基”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58年10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

1958年12月13日夜晚,何济公药厂四楼化工车间甲基硫氧嘧啶小组灯火通明,生产小组的三个当班工人向秀丽、罗秀明、蔡秋梅正在为制造“甲基”的药剂投料加酒精。就在她们聚精会神地工作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只装着20多公斤无水酒精的玻璃瓶突然失去平衡往下一滑,瓶内的酒精全部倾泻出来,向四面流溢。刹那间,大量酒精触到了工场左边10个正在燃烧着的煤炉的热气,燃烧起来。这时,工场的右边角落里,放着7桶用煤油浸着的金属钠,约有60多公斤重。这种金属钠是烈性的易燃爆炸品,遇水即爆炸,遇高温也会爆炸。这些金属钠如果爆炸,足以毁掉整个工厂,并殃及周围繁盛的商业区及居民。在这关键的时刻,向秀丽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和罗秀明一齐动手,以最快的速度把操作用的毛巾丢在地上吸酒精。她还毫不犹豫地俯身用左手抓着毛巾拨酒精。很快,火苗就扑向她那沾满酒精的双手和衣衫。蔡秋梅冲上前去,要为向秀丽扑灭身上的火。可是,她坚决地对蔡秋梅说:“不要管我,赶快叫人来救火。”火焰燃烧凶猛,她忍受着严重烧伤的痛楚,为前来抢救的人们赢得了时间,终于制止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爆炸事故。工厂保住了,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而向秀丽被严重烧伤了。

向秀丽伤势严重,全身烧伤面积达67?25%,其中二、三度伤占64?75%,一直处在生命垂危的边缘,但当她昏迷了三天三夜第一次醒来的时候,首先问的是:“金属钠有没有爆炸?工厂有没有损失?罗秀明有没有受伤?”

尽管各方面全力抢救,但向秀丽终因伤势太重,于1959年1月15日去世。1月18日,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编者的话

向秀丽为抢救国家财产,保护群众安全,奋不顾身,扑向正在迅速蔓延的火焰,因严重烧伤抢救无效,英勇牺牲。1959年,向秀丽牺牲的时候只有26岁,她的英雄行为打动了千万人的心,也教育了无数青少年。她无愧为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党的好女儿。

24.“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赵梦桃

赵梦桃(1935—1963年),女,河南省洛阳市人。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1956年和1959年全国劳动模范。被树为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她是中共八大代表,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1952年5月,赵梦桃在西北国棉一厂当上了细纱挡车工,工作勤勤恳恳。别人一个巡回3~5分钟,她只用2分50秒;别人在车头车尾说话,她上厕所都是小跑。因为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毕业典礼上获得了第一名,她很快被选为工会小组长、先进生产者,1953年8月,出席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同年9月,因为工作勤恳努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候,她兴奋地对大家说:“一个党员不能像我过去那样,只懂得好好干、下苦干,还要懂得为谁好好干,为什么好好干,怎样好好干才行!”在1953年到1958年的“一五”期间,她总是把好开的机器让给同志们,自己开陈旧的机器,带领姐妹们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1956年9月,赵作为纺织工人优秀党员,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大盛会。这次大会后,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此后,她处处以共产党员八项条件要求自己,更加关心生产、关心他人。她严于律己,对自己的生产和学习以高标准去衡量,从不强调困难;对同志却体贴入微,以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动着别人,帮助着别人。从1952年起,她一方面努力工作,创造了连续7年全面完成生产计划的先进纪录,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工厂的其他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生产者。赵梦桃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困难留己、方便让人”和“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高尚思想品德,被陕西省概括为“梦桃精神”。她领导的小组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赵梦桃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