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2296600000004

第4章 “原子”概念的翻新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猜想,虽然早就提出来了,但一直到了18世纪,尤其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约翰·道尔顿中期,工业兴起,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大量化学、物理学实验,才加深了对原子的认识。

把原子学说第一次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的,应归功于英国一个教会学校的化学教员,他就是道尔顿(1766~1844年)。

道尔顿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在乡村干农活,完全靠自学当上了教员。19岁时,他就当上了乡村小学的校长,后来又在教会学校任教员和在曼彻斯特大学任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他一生观察天气的气象记录达20万项之多。道尔顿在业余学习中接触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包括关于元素和原子的种种学说,很受启发。

原子模型道尔顿首先研究了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于1806年发现的有趣结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定比定律);例如1克氢和8克氧化合成9克水,假如不按这个一定的比例,多余的就要剩下而不参加化合。道尔顿自己又发现:当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种以上时,在这些化合物中,如果一种元素的量是一定的,那么,与它化合的另一种元素的量总是成倍地变化的(倍比定律)。

为什么元素间的化合总是成整数和倍数的关系呢?道尔顿丰富的想象力,给他以激励。他感到,这一事实暗示物质是由某种可数的最小单位构成的。于是,道尔顿把这些事实总结概括加以分析,提出了关于原子的著名论断:物质是由具有一定质量的原子构成的;元素是由同一种类的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构成该化合物成分的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是化学作用的最小单位,它在化学变化中不会改变。

道尔顿的原子论同过去的原子论相比,已有雄厚的科学依据。但是,在道尔顿的原子论提出以后,在新的实验事实面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