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点滴
22295100000019

第19章 灵魂的塑造——文艺的社会影响小议

人们在谈论文艺的社会效果时,喜欢引用这样一句名言: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话告诫作家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同时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它明确说明了文艺的社会作用(即效果)是:塑人的灵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部文艺作品通过写人和人的命运,使人们能够看见一个时代。作品中塑的每一个灵魂所显示的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对观众来说,都是一面面镜子。观众通过形象的感受,从内心激发起爱与恨的情感,明确了是与非的观念,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文艺是以描写人的感情为特征的。因此,文艺作品常不同程度地接触到爱情领域是理所当然的,但绝不能把爱情同黄色下流混为一谈。文艺作品反映人的生活,目的是为了教育人,这点很重要。

文艺的社会效果曾经被曲解过。“文革”中把许多作品都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一出戏、一句话都能引出一场“运动”,多少人为之牵连受害。在那时,真正的文艺是被禁止的。一个正直的文艺工作者应当对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采取严肃的谨慎的态度,不能巴结奉承,对观众和社会不负责任。比如有的不恰当地渲染中国的落后与愚昧,有的则宣扬一种悲观颓废的思想等等。

我以为文艺创作要注意社会效果。为什么我们的文艺必须重视社会效果?因为我们的文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它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如果文艺脱离了人民的现实生活,也必将失去广大观众。

社会上的人千姿百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切领域,都是文艺要表现的对象。这样才能充分显示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才能使人们认识什么是应该追求的,什么是要鄙弃的,从而提高人们的整体素养。

因此,社会主义的文艺工作者不但需要建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还必须从文艺实践上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和演出的社会效果,是否有助于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思想境界,是否能起到鼓舞人民的作用。

文艺的创作一定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样式和不同形式的自由发展和自由竞赛,说到底是要发展个性。这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没有个性就没有独创、没有风格,也就没有真正的文艺。我们不是常说人民群众是文艺的鉴定者吗?只要观众要看,只要有益无害,就允许它存在。列宁就主张对文艺问题要采用比较宽容的态度。只有宽容,人们才能解放思想、消除顾虑、勇于探索、大胆创作,才能出好作品。

我认为社会效果是要依赖社会实践来检验的。只有付诸社会,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群众的评判,才能确定文艺的社会效果。社会效果实际上反映了各种人对文艺的内容的不同要求。社会效果的好坏,应当以人民群众的意见为主,不能简单地以歌颂或暴露为标准。现实生活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反映在文艺中也必须有歌颂、有暴露。好的作品必然有好的社会效果。有些作品则粉饰世界,使得一些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对复杂的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所以他们一旦接触到生活的阴暗面,便不可避免地会在思想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甚至混乱,也因此产生了负面影响,绝不能产生好的社会效果。其实,每一个时代都具有先进思想,关心人民群众和社会进步的文艺家,都极为重视文学艺术作品和上演剧目的社会效果。如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写的《与达朗贝讨论戏剧的通信》,就明确提到了戏剧的社会效果问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或演出当成了商品,“一切向钱看”,只是为了纯粹的买卖。有的编创或作品宣扬了低级趣味;有的只图牟利,艺术上粗制滥造,到了使人不能容忍的地步。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出现,鱼龙混杂,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作为反映生活的文艺,路子应该越走越宽。我们的文艺题材无比广阔:历史的、现实的、言情的、中外交往的,或是神话、寓言、传说、科幻等等,只要能对人民群众起到美感、教育作用和健康的娱乐作用,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就都是好作用。

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