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漫漫长路沁梅香
22293400000013

第13章 高天流云 山河情愫(6)

人们说,是岁月和流水的雕刻刀在华蓥山这片喀斯特地貌上雕刻出无数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峡谷、溶洞,孕育出众多的峡洞奇观。

仙鹤洞、碧家洞、仙女洞、观音溪溶洞……无数的溶洞像龙宫宝殿,蕴藏着大山的神奇。被誉为“川东第一溶洞”的仙鹤洞,位于华蓥山麓的五岔沟。相传是武汉黄鹤楼的仙鹤飞临栖息之地。溶洞幽深奇险、厅室众多、洞中有洞、回环交错。石竹、石笋、石柱、石钟乳千奇百怪、仪态万方;“出水芙蓉”“迎客古松”“小桥流水”“栖鹤听泉”“高僧打坐”“神仙聚会”“夕阳红”“鹊桥会”“雅乐廊”“擎天柱”……仿佛世间万物,应有尽有,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仙鹤洞外的五岔沟峡谷,四面环山、密林葱郁,两峰高耸,沟岔交错,构筑成天然的巨大“羊”字地形。绝壁峭岩上两瀑飞泻,银练当空。峡中怪石嶙峋、奇峰瑰丽、雾气蒸岚、银帘生辉、奇花异草、芳香四溢,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而沉醉不知归路。神奇的五岔沟峡谷已经成为人们寻幽避暑的好去处。

人文胜景

站在华蓥山主峰之一的宝鼎巅顶,你会有一种“荡胸生层云”的胸襟,“把酒临大风”的豪情。

宝鼎素有“一脚踏四县”之称,山顶和西部属华蓥市,南北东部则分归重庆渝北、合川,广安邻水所有。宝鼎风光瑰丽,自古有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绝”和华蓥积雪、宝鼎连云、三花异树、九字灵泉、石镜斜阳、渠江落照、华严古洞、玉壁浮光“八景”而记载于古代典籍,闻名于巴蜀大地。历代官宦名士、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不少诗词歌赋,仅清代《华蓥山志》就收录了数百首。

华蓥山不仅是自然名山、文化名山,也是佛教名山。宝鼎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为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素有“西朝峨眉,东朝宝鼎”之说。这座被誉为“东川第一禅林”的华蓥宝鼎,昔时自麓至顶,寺庙林立,香火鼎盛,气象非凡。

报恩寺、黄龙寺、伏虎寺……一座座古寺名刹簇拥着山形似鼎的宝鼎山。始建于唐代的光明寺,历来为东川名寺,虽历经劫难,昔时盛景,仍依稀可见。香火氤氲,缭绕在华蓥雄山之上;暮鼓晨钟,伴和着僧众打坐参禅的诵吟之声,回荡于苍茫天穹之间。

华蓥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而其南宋文化却魅力独具。被国家文物局评为“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丙家族墓就坐落在这里。“鲁国公”安丙官至南宋四川宣抚使、少师,其墓规模宏大,墓道纵横。墓室内壁画色泽依旧,浮雕石刻精美绝伦,被专家学者誉为不可多得的“宋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距安丙家族墓地7公里处就是安丙的故宅——褒先寺。褒先寺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四重大殿,规模宏大。天井水池、花园石桥,设置精巧。

“川东之最,八邑之雄,可与蜀西峨眉媲美。”这是清代《华蓥山志》对华蓥人文胜迹的描述。面对历史的遗迹,你在饱览华蓥自然美景的同时,不也会体悟到华蓥山蕴含的深沉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吗?

禄市黄花梨基地、生态农业、药草园……构成了华蓥山观光休闲农业的独特景观。

坐歌堂、抬幺妹、云僮舞、连响舞,华蓥山庙会、川东农家文化节……无数的乡风民俗把华蓥山的自然人文装扮得更加流光溢彩。

华蓥硐茶、华蓥山珍、薇菜、蕨菜、中药材……无数特色产品畅销中外,众多传统美食香飘四海。

石林、竹海、峡谷、溶洞、宝鼎、四绝八景、森林公园……在醉人的春风中,雄奇的华蓥山正展现出多彩的风姿迎接着各位朋友的到来。

青色民谣

广安有着丰厚的古镇文化资源:伟人故里——协兴、豆腐王国——顾县、回族风情——沿口、名人故乡——龙台、隋唐古镇——肖溪……

一座座古老的小镇,古老得犹如外婆古老的故事!一座座恬静的小镇,恬静得犹如凝滞的时间码头,那么令人神往,如醉如痴、如梦如幻。这样的古镇可以出现在每一首怀旧的诗里、每一篇多情的散文里、每一支柔肠的歌里,撩拨起游子无限遐想、无限思忆和无限神往,一如那绵绵的秋雨和这长长的青石板路。

位于小平故里60公里的肖溪古镇,自古享有“十古一江”的美称。古镇东临渠江,西倚肖溪,形如船状,是川东北著名的建筑奇观——旱船。这里自古就是渠江上游的繁荣码头,隋风唐韵依然留存,明清老街犹然旧时景象。石板街面、宽敞檐廊,行走其间,雨不湿衣、晴不当阳,你不得不赞叹古代建筑师的奇思妙想。深巷天井戏台,小桥流水人家,无数青瓦屋顶鳞次栉比,像层层青色的波浪一层层铺卷开去,袅袅炊烟与四周青黛色的群山融为一体,宁静恬淡又意境深远。

如今,古镇居民依然沿袭着清末时期的生活方式,石板街上茶房、戏楼、酒店、餐馆、旅行社应有尽有,商贸航运、观光旅游功能完备。肖溪高粱粑、叶儿粑、粉蒸鲢鱼、大河五指鲫鱼、黄花鸡、腌腊肉……众多的美味佳肴、风味小吃使人驻足品尝、回味无穷。

古镇上游3公里处建有隋开皇八年(588)赐名的冲相寺及定光岩摩崖造像,400余佛像石刻精美绝伦,尽显隋风唐韵,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旅游观光价值。

人们说,古镇是美丽的,她没有闹市的尘嚣和污浊。古镇又是温柔的,温柔得如同外婆哼唱的童谣!

肖溪古镇融山水镇寺为一体,“山林、流水、人家”和“小桥、渡船、寺庙”构成的恬淡宁静的世外桃源,实在是现代人们寻幽探古、休养生息的极佳去处。

平乐梦萦

平乐镇,距邛崃市区18公里,是一座被誉为“邛州第一镇”的千年古镇。在这块幅员3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乡风民俗、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凝聚融汇,遍布全境,构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在平乐跨越式发展的脚步声中,这座在千年古镇中沉睡千年的旅游资源正在苏醒,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在这蜿蜒前伸的古驿道,人们仿佛听到了秦车汉马的蹄踏声。试剑石、天然大佛、元帅井、绿色长廊构成了芦沟风景区多姿多彩的风景线。

景区内有着川西平原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延绵宋末至明初的古造纸遗址群,三个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石黄锅”,记载着平乐古镇昔时造纸业的鼎盛和辉煌。而古火井遗址却刻下了“敢争天下先”的平乐人在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的历史。

古代遗址记录着古镇历史,千年榕树掩映着千年古镇。明清乡居、吊脚楼阁、石板古街、小桥流水人家,折射着川西的乡风民俗,勾勒出2000年古镇风貌,寄寓着人们返璞归真的梦想。

徜徉在这河畔的千年古榕树群下,徘徊在古桥上民居旁,漫步在青石铺就的镇街上,你不仅想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的那幅名扬海外的《故乡的回忆》: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挺又苍老,流水人家流淌着岁月的记忆,没有比这个画面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然而,平乐古镇比起江南小镇却毫不逊色。面对它,你不仅有着儿歌中“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回忆,有着戴望舒《雨巷》中独自撑着油伞,寻觅惆怅的丁香姑娘,更有着远离都市喧嚣俗尘的宁静;于是,你会在一种清空的启悟中流连。

清流悠悠寄幽思,一瓣心香随江流。在这放生和放灯的传统民俗中,人们放走的不仅是活鱼、河灯,还放飞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在气球、彩带和锣鼓声中,人们分明看到,新世纪的平乐古镇宛如一位新出浴的美人,正踏着“天府南来第一州”2300年的厚重历史,绰约多姿地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