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司马
22285100000008

第8章 起点是很重要的

司马懿的出仕与他日后的生死之敌诸葛亮的出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诸葛亮是风风光光的高起点、大手笔,而司马懿则不得不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以及应对失措支付代价,被凄凄惨惨地打入冷宫。

但是世事无常,机运难料,曹操对司马懿的打压无意中却给他提供了一条绝地逆转的捷径。

这首先得“感谢”天才儿童曹冲的过早去世。如果曹冲不死,自然是第一接班人选。曹冲死后,虽然曹操暂时还无意立嗣,但这是日后必然要做之事。在多位有可能成为嗣子的候选者中,曹丕的长子身份至少为他挣得了半个身位的领先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得以成为曹丕的辅导老师,就很有可能借势于曹丕的日后走红而飞黄腾达。当然,前提是曹丕真的能够被曹操选定为接班人。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存在着一种起点效应。选择或者被选择从什么样的部门、职位作为起点,会极大地影响到未来的职业成就。

美国的一项针对拥有3500名雇员的公用事业部门中的338名管理者的研究发现,人们从哪个部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个部门的权限大小对他们的薪资增长率影响很大。而且,在权力较大的部门工作,晋升也更快。可见,对于追求职业成功的人们来说,并非所有的职业平台都具备同等的价值。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如果僵化地认为只有从组织当前的核心部门起步,才能更快成功,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组织的核心部门中,早就挤满了最富才华的竞争者了。所以,最取巧的办法应该是选择那些在不久后有望成为新的核心部门的位置。

在曹操的体系中,为曹操本人效力就是当前的核心部门、核心业务。但这里早就人才济济了。诸如荀彧、程昱、毛阶、贾诩之类的顶尖智囊不可胜数。而曹丕如果能够顺利成为曹操的接班人,就将成为新的组织核心。那么,此刻为曹丕效力,就等于是走上了一条青云之路。

所以,司马懿被派去给曹丕当辅导老师,虽然是职业生涯的低起点,却也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新起点。

曹操麾下能够看到这一点的人不在少数。于是,曹丕身旁渐渐地聚拢了一大帮英才贤士。司马懿因为工作身份的关系,具备了很大的邻近优势,从而得以与这些英才贤士们很自然地展开情境性交往。

所谓邻近优势,是指基于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的相邻接近这一自然便利性条件而对相互间开展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家安德鲁·鲍姆和格伦·戴维斯在一个有趣的实验中发现,仅仅通过改变大学生宿舍大门的方位,就极大地增进了居住在宿舍楼里的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宿舍楼原本是一条长廊通到底的。安德鲁·鲍姆和格伦·戴维斯给长长的走廊增加了两扇门,并将中部的三间宿舍改造为公共休息室。结果发现,改造之后的宿舍楼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社交生活,从而有效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相互间的日常摩擦也大大减少了。

显然,宿舍建筑结构和功能上的小小改变,却极大地增加了邻近优势,从而让学生们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拥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司马懿为曹丕效力,也充分享受到了邻近优势带来的人际交往红利。曹操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如果他麾下的人着意结党营私,一定会遭到他的严厉打击。司马懿与诸多贤才的交往,却是无须刻意经营的。这自然不会引发曹操的负面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等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四人被合称为“四友”。曹丕日后执政时,这四人都成为了宰辅重臣。

有意思的是,司马懿名义上担任的是“文学掾”,但是他的文学修养却很一般。我们可以从司马懿唯一存世的一首四言诗中窥见一斑。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这是司马懿六十岁那年,率领大军征讨辽东,路过老家温县时所写。当时,魏明帝曹叡特别恩准他衣锦还乡。司马懿感恩戴德之余,激情迸发,写下了这一首诗。

我们不妨随便各选一首曹操和曹丕的四言诗来与司马懿做一对比。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曹操的《短歌行》。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云间。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这是曹丕的《丹霞蔽日行》。

只要稍有文学修养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司马懿的作品用词干涩,情感枯燥,毫无文采,与曹氏父子的才情飞扬的灿烂华章根本是天差地别。

以司马懿这样的文学修养,根据相似性法则,他应该很难得到曹丕的认可与欢心。事实上,与曹丕最为投缘相得的确实是徐干、应玚、陈琳、刘桢、阮瑀这些“建安七子”中的人物。这几个人和曹丕都是文坛高手,自然气味相投。

吟诗写赋本是司马懿最大的一个弱项,但是当他为文采斐然的曹丕效力时,在机缘巧合之下,这个弱项反倒成了强项。

原来,曹操自己要亲率大军出征,渐渐就将留镇后方的重任交给了曹丕。曹丕是个天性浪漫放纵的文学青年,很不喜欢处理枯燥乏味的公文以及办理诸多后勤杂务。而司马懿的坚忍早已修炼成精,他本人最大的才华也在于政务处理上。曹丕发现了司马懿的这个特长后,简直如获至宝,渐渐地就将这些极其繁琐却又极其重要的公务交托给司马懿处理。

司马懿由此获得了最为难得的历练机会,这对于他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极为有益。司马懿知道曹操对自己心怀不满,但既然已经身入曹营,又无别处可投,也只能踏下心来,将手头的事情办好,慢慢等待转机的出现。

没过多久,曹操又征召了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司马孚比司马懿只小了一岁。曹操同样任命司马孚担任文学掾,但却安排他做曹丕的弟弟曹植的辅导老师。

这对于曹丕来说,其实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曹植与曹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比曹丕小五岁。随着年岁渐长,曹植越来越显露出自己在文学上超迈绝伦的才华,也越来越赢得了曹操的欢心。

司马氏兄弟在儒家经典上的造诣很高,名声远扬。曹操再度征召司马孚,也是想让曹植多接受一些儒家思想的熏陶,更为全面地发展能力。这也透露出了曹操有意在曹丕曹植兄弟两人中挑选接班人的微妙心思。

对于司马懿来说,弟弟司马孚的出仕后,兄弟三人可以时时团聚,倒是好事一桩。司马懿渐渐接受了这冷遇的生活。

凡事有弊,亦必有利。遭遇冷遇同时也意味着生活平静。在波澜不惊的日子中,司马懿的长子在他成婚七八年后终于姗姗来迟地出生了。司马懿为他取名为“师”,字子元。这一年司马懿三十岁。

当司马懿按部就班地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之时,曹操的事业雄心进一步膨胀。他已经完全平定了北方,环顾天下,只有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权和益州的刘璋这几个对手了。从地理形势来看,攻占荆州是最合适的选择。况且,曹操的死对头刘备,此刻也正寄居于荆州刘表的手下。

曹操在邺城挖掘了一个人工湖——玄武湖,引漳河之水灌入湖中,以此操练水军,为进兵扫平江南做准备。

……

心理感悟:善于利用人生起点优势的人,往往会成为社会大众的领跑者。

起点效应在一个人的职业成长中,选择或者被选择从什么样的部门、职位作为起点,会极大地影响到未来的职业成就。

邻近优势基于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的相邻接近这一自然便利性条件而对相互间开展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