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22284900000025

第25章 英雄与英雄的较量

就在孙权回到江东,自我反省之际,荆州又有消息传来——刘琦过世了!周瑜立即派鲁肃前去索讨南郡。

当初鲁肃是在周瑜面前拍过胸脯对。鲁肃志在必得,以祭奠刘琦的名义,兴冲冲地赶去,随后就开口讨要南郡。不料刘备装聋作哑,推给诸葛亮。诸葛亮毫不客气地翻了脸,反过来将鲁肃痛斥一顿,责怪东吴贪心不足。

鲁肃没想到名闻天下的诸葛先生竟会公开耍赖,他毫无思想准备,辩才又比不过口若悬河的诸葛亮,顿时吃了憋,一下子陷入了“认识失调”的纠结之中。

鲁肃在诸葛亮这里讨不了好,回去更没法向周瑜交账,只好放下尊严,苦苦向诸葛亮说好话。诸葛亮于是写了一纸文书,教刘备签字画押,说明暂借南郡,等取了西川之后,再行奉还。

要债的要不到钱,要来一张借条也是好的。鲁肃拿着“借条”回去见周瑜。周瑜顿时明白,鲁肃又被诸葛亮忽悠了。这张借条根本没写刘备什么时候去取西川,等于是一纸空文。周瑜大怒,决心帮鲁肃讨回公道。

随后,周瑜探知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去世了,马上就想出了一个妙计。

原来,孙权的妹妹孙仁得了孙坚基因真传,喜好舞刀弄枪,是个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她心气很高,立志非英雄不嫁。可是,当世的英雄少之又少,孙小姐高不成低不就,一不小心就成了大龄剩女。

周瑜的计策就着落在孙小姐身上。周瑜想用孙小姐为诱饵,招引刘备到江东成亲,然后伺机将其扣押,不交割南郡,就不放还。

周瑜写明此计,派鲁肃呈送孙权审批。孙权正在为合肥战败生闷气。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变得心胸狭窄,热衷报复。刘备食言而肥更让孙权烦恼。一气之下,孙权竟然同意了拿自己的妹妹当香饵,诱引刘备到江东成亲的所谓妙计。

孙权派吕范为使者,前去荆州说合。刘备颇有些犹豫。他考虑到原配尸骨未寒,不宜新娶,也担心远赴江东,身入陷阱,会有危险。但是,他又想到自己刚刚拒绝了东吴索讨南郡,双方的关系十分尴尬,如果能够和孙权结亲,显然有利于继续占有南郡。

诸葛亮力挺刘备前往结亲,并指派忠诚精细的赵云陪同护驾。诸葛亮还特别给了赵云三个锦囊,里面写明了到江东之后的行事及应变策略。

刘备在诸葛亮的推动下,终于下决心,为了自己的基业,亲自往江东走一遭。

孙权得知刘备答应前来的消息,先是为刘备上钩而一喜,随即却又为刘备无所畏惧的英雄气度而一惊。两个人还没碰面,孙权就觉得自己在气势上已经输给了刘备。

孙权和刘备其实是两辈人。孙权这一年刚刚二十八岁,而刘备比孙权大了二十一岁。刘备和孙权的父亲孙坚,以及曹操、袁绍等人才是同一代的豪强。曹操曾经在许都和刘备青梅煮酒,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孙策则被曹操视为“黄口孺子,当不得英雄”。

孙权在击败了自命不凡的英雄曹操后,自己也变得有些自命不凡了。曹操眼中的另一位英雄刘备虽然是孙权赤壁之战的盟友,但赤壁的胜利多半是东吴之力,所以,孙权一开始并不怎么看得起一向颠沛流离的刘备。

刘备一到江东,立即大造舆论,将刘备与孙小姐结亲一事广为传播。这一招一使出,周瑜原定秘密扣押刘备的计划就泡汤了。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得知孙权擅自将妹妹当作诱饵后,大发雷霆。孙权只能赔罪认错。孙刘交手的第一回合,猝不及防的孙权被刘备来了个下马威,输得干净利落。

吴太夫人决定在甘露寺设宴款待刘备,并当面相亲,看看刘备是否能如她意。孙权被母亲责怪一通,有些恼怒,见母亲如此安排,又嗅到了一丝新的置刘备于死地的可能。于是,孙权秘密在甘露寺内布置好了刀斧手,只要吴太夫人说一声对刘备不满意,立即就对刘备下手。

刘备容貌不凡,又历经沧桑,自有一份成熟男人的魅力。吴太夫人见了,对他十分满意。双方言谈甚欢。机警敏锐的赵云发现寺内藏有伏兵,立即告知了刘备。刘备惯会察言观色、随机灵变,立即跪在吴太夫人面前,垂泪道:“太夫人若要杀刘备,就此请诛!”

吴太夫人惊道:“何出此言?”

刘备当场给孙权“上眼药”:“廊下暗伏刀斧手,不是为了杀我刘备,又是干什么的呢?”吴太夫人大怒,呵斥孙权道:“玄德是我女婿,你为什么要伏下刀斧手,是何用心?”

孙权只能推说不知情。吴太夫人随即喝出领头埋伏的大将贾华,要将他斩首。

刘备见状,立即求情道:“斩杀大将,与亲事不利。我刘备也就难以安心居留了。”吴太夫人这才饶了贾华,一众刀斧手抱头鼠窜而出。

在这件事的应变上,可以看出刘备的成熟老练。他不但巧借吴太夫人之力,修理了孙权,而且也把握好了度,没有让贾华丧命流血,为日后与孙权的相处留足了空间。

姜毕竟还是老的辣。青涩的孙权在老辣的刘备面前,又输了第二回合。

刘备涉险过关,借着更衣(上厕所)的机会,出了大殿。刘备见孙权杀心已露,不免心生忧虑,抬眼望处,看见庭下有一块巨石。刘备心中一动,随手拔出随从的佩剑,仰天叹告:“我刘备要是能平安回归荆州,成就王霸之业,一剑就能将这块石头劈成两半。如死于此地,剑劈不开。”说完,刘备手起剑落,火星四溅,石头被劈成两半。

一个人只有在自信不足,对前景没有把握的时候,才会把命运的决定权交给更高的权威。刘备用剑劈巨石来探测天意,说明他内心深感不安,唯恐命丧江东。但这种方法其实并不牢靠,如果一剑未能劈开巨石,刘备不但会心有不甘,而且会信心涣散。幸好结果正如刘备所愿,刘备长出了一口气,觉得安心了许多。

正在此时,却听身后孙权大声说道:“玄德为何如此痛恨这块石头?”

刘备不知道孙权什么时候跟在自己身后也走了出来,吓了一大跳。但他素来应变能力极强,这样的情形自然难不倒他。刘备随口道:“我年近五旬,不能帮助国家剿除贼党,心中常有恨意。今天幸蒙太夫人招为女婿,真是平生之快事。故而刚才问天买卦,如我能破曹兴汉,则剑出石开,现在果然如此。”

孙权料定刘备是拿巨石发泄愤恨,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孙权面对刘备,已经输了两个回合,好胜心大作,心想刘备能够剑劈巨石,难道我就不如他?孙权此念一生,其实已经把对刘备的傲慢全然撤消,反倒在不知不觉间被刘备吸引影响了。

孙权也拔出佩剑,说:“我也问天买卦,如能破除曹贼,也是一剑砍断此石!”心中却暗自祷祝:“若我孙权,能够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就让我砍断此石!”

孙权满怀攀比之心,使出全身之力,竟然也是一剑而石开。

这块石头不知得罪了谁,被孙刘二人,一人一剑,破成四半,后人就称此石为“恨石”。

如果这世上真有神灵,一定不会护佑这两个“口是心非”的人。真正的成功,必然来自坚定的信念。孙刘二人,将内心所想,佐以最为坚决的行动,后来果然一一梦想成真。

孙刘两人的劈石大赛,是他们第三回合的较量。看起来,双方打了个平手,但孙权不过是出于攀比心理,模仿了刘备的创意,所以还是略逊一筹。

石头遭殃,孙刘开颜,两人各得其所,于是弃剑归席。又饮数巡后,刘备告辞说:“我不胜酒力,要先告退了。”孙权送出,两人并肩观看长江之景。

只见江面上,江风浩荡,波涛翻滚,一叶小舟,却是如履平地。刘备心中感慨:“难怪曹操会惨败于赤壁”,说:“看来南人善于驾船,北人善于骑马,此言不假啊!”

刘备说这话本无他意,但孙权听了却以为是在讽刺自己不善骑马,当即命从人牵过马来,飞身上马,疾驰下山,然后又加鞭上山,对刘备说:“玄德,谁说南人不善骑马?”

刘备的原话是“南人善于驾船”,和“南人不善骑马”完全是两个意思。但孙权却做这样的理解,这只能说明他内心中再度泛起了久违的自卑之绪。

赤壁之战后,孙权本已自信饱满,远离自卑。但是刘备身在客地,却反客为主,一连几个回合都让孙权落了下风,不免引发了孙权内心的自尊冲击反应。和刘备相比,孙权毕竟还是嫩了一点。自卑导致敏感,无论是模仿刘备剑劈巨石,还是刻意展露骑术,都是孙权偏于敏感的过度反应。孙权深深感到了刘备的可怕之处,暗下决心,即便不能杀了刘备,也不能让刘备安然返回荆州。

心理感悟:敏感往往是自卑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