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溪风絮语
22272300000027

第27章 黑眼湾

念旧,似乎是天生的,跟年龄大小无关。我才到而立之年,黑眼湾就开始萦绕在我的梦里,挥之不去。一想起黑眼湾,那个生我养我的质朴小山村,就有温暖在心里滋生。

黑眼湾是固原市泾源县众多山村中很不起眼的一个。泾源县地处宁夏的最南边,与甘肃省平凉市接壤,是泾河的发源地。这里原始森林纵横,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贫瘠的西海固土地上生出的一颗璀璨明珠。元太祖铁木真曾经在凉殿峡避过暑,到现在都遗留着著名的点将台。更有老龙潭、野荷谷、胭脂峡、小南川等景点被推向全国,每年吸引各地的游客来观光旅游。

这里四面环山,与外界基本上是隔离开的。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这个名字,曾经不止一次在心里怪罪给这个地方取名的人:叫什么不好,偏叫个黑眼湾!一个“黑”字让人心里都明亮不起来,还让山外的人说起就是一种嘲笑的口气。可是已经叫了几百年了,岂是我一个孩子抱怨几句就能更改的!后来父亲告诉我说,这里原来是一个海子,住着一条黑龙,可后来因为这里的人对黑龙不敬重,黑龙一怒就搬家了,其实是叫海子湾,可人们喊着喊着就成了黑眼湾。

大咀山是黑眼湾的门户,无论出山还是进山都要翻越它才行。漫山的灌木把大咀山装扮得巍峨挺拔,气势不凡,几百年风雨中屹立,静静守候着山下的十几户人家,看他们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

下了大咀山,过了绕村而过的小河,一片平坦的场地就是我们的打麦场。有四五亩地大,我们一年的麦子、大豆、胡麻、燕麦、莜麦……都拉到这里集中,用牛拉着碾子,“吱呀吱呀”地不知转多少圈才能碾好。然后把草挑到一旁堆放,颗粒和其他杂质等到下午起风时,用自然的风扬出来拉回家。这样的速度一天只能碾一场。秋收过后,碾场会一直延续到冬天。村里人把打麦场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因为这里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喜怒哀乐,以及生活的一切。

过了碾麦场再向前,有座小山叫鼻梁洼。比较奇怪的名字,也许是山的形状像人的鼻子而得名,反正从我记事就是这样喊的。我们一群孩子也常常爬上鼻梁洼,嬉闹着,追逐着,惹得妈妈们提心吊胆,连声呼唤自家孩子回去。再向前走就看见坐北朝南的房子了,十几户人家因地势呈条状从东向西或高或低地居住着。村子东边行五百米就是水泉沟,那里有一眼好喝的山泉水四季流淌,供应着村民的饮水。向西经过村子就是石崖沟了,绕村而过的小溪就奔向了那里,跌落石崖沟时扯出了一条美丽的小瀑布,让人生发出无限的美好遐想。

村子是依崖背山坐落的,山上几千亩梯田分布着,土地肥沃,种植着村民赖以生存的小麦、洋芋。为什么重点说洋芋呢?这里与外界隔绝,很少有其他蔬菜流通进来,洋芋就是村民桌子上唯一的菜肴,可以蒸、煮、烤、炖,只要愿意,洋芋就有不下二十种做法。倘若遇上歉收年,洋芋就是村民的命根子,一年家家户户都要储存几大窖洋芋,一直吃到来年新洋芋接上为止。爬上崖背山,顺着半山腰的一条山路,走四五里地就到了韭菜梁。这里因盛产野韭菜而得名。可这不光有野韭菜,还有漫山的野李子树,一到秋天,那一树树黄澄澄的李子让人直吞口水,入口甜而多汁,想吃多少就有多少。还有那红彤彤的野柿子,像玛瑙一样镶嵌在绿叶中无比诱人,能把人吃饱。再就是扎手的毛核桃。更有野酸梨、野葡萄、野毛桃……反正一到秋天,韭菜梁就是我们一群孩子的天堂,那里有品类繁多的野果让人流连忘返。

出了村子向西一直走就到了阳山洼,阳山洼上有座阳山台。我们放牛羊的时候把牛羊赶上阳山洼就再也不管了,一群孩子聚在阳山台上,不是生火烤洋芋就是摔跤,或者把自家的毛驴赶过来骑着比赛。在阳山台上有太多的欢笑和快乐可以播撒,那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夕阳西下,埋掉一天的篝火,收拢牛羊,骑着毛驴,在悦耳的牲口铃声中惬意地回家。吃着农家特有的酸爽的浆水面,再在煤油灯下玩一阵羊拐,听大人拉一会儿家长里短,讲一段旧时的传奇……

村子对面有一个叫野猪林的地方,不过从小到大也没见一只野猪出没过,还有那个叫豹子台的地方也没见过有豹子,虎林更是没有老虎。也许以前这些动物在这些地方都有,但是因为人的到来侵占了动物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只剩下名字而没有动物了。

最好玩的大概就是冬天,山里多野鸡野兔,要是有一场大雪那就最好,村里人就全村总动员去抓野鸡野兔。野鸡不擅长长时间飞翔,惊起一只,等它在空中乏力之后,就会一头栽进雪里再也不动,只能任人抓捕。追野兔比较费体力,可年轻人总是乐此不疲。往往是一追就几个山头,总要把野兔追得没有力气跑抓住才罢休。记得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大雪,三个哥哥抓的野鸡野兔足有三十多只,放都没地方放。

后来因为生态移民的原因,我们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也许在外人眼里,黑眼湾贫穷又落后,可我知道在那里生活过的人们,一生都不可能忘记那个地方,因为有太多的回忆割舍不下。

那里,是我的故土,我的家,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