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98

第98章 一字千金

吕不韦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秦国。他广招门客,结识有识之士,以加固秦国的统治并帮助他排除异己。但是随着秦军向东的推移,秦国即将统一中国的大势已渐明朗。作为相国的吕不韦必然要研究治国安邦的思想,并让它留传百代。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这些思想永远载入史册呢?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如果不如他们简直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认为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编纂的这部《吕氏春秋》,目的是要赢政能按照他制订的施政方针行事。然而赢政亲政后却把《吕氏春秋》抛在脑后,他遵循法家韩非的思想,加速了统一的步伐。秦始皇登上皇位后,由于他滥用民力,强征赋役,严刑峻法,滥杀百姓,很快就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以至于秦始皇死后不久,秦朝很快就走向灭亡。有的史学家认为,如果秦始皇当时采用《吕氏春秋》作为他的施政方针,秦朝的历史或许会延续。那么,《吕氏春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吕氏春秋》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显然也是为了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因为“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没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吕氏春秋·序意》)。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字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说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字千金的奖励(合黄金一斤)。但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最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

作为一个商人人仕,吕不韦可谓得心应手,他将经营中的某些策略,化为政治权术,在仕途中曾一帆风顺,成为秦王朝大权在握的人物。在秦始皇亲政之后,这位暴君对吕不韦便不买账了,尤其是秦始皇信奉有神论,主张纵欲,重迷信,相信人间有长生不老药,而吕不韦则是无神论者,而且提倡官天下、民本思想,而且还坚持君主要任贤、重农业等秦始皇不喜欢的思想。于是,吕不韦的末日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