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128

第128章 韩信谋反

巨鹿太守陈稀,本是刘邦的亲信,他回长安述职,来拜访韩信,韩信便劝他谋反,自己在长安做内应。结果陈稀果然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去讨伐他。韩信称病没有跟去,却在长安暗暗组织起一群囚犯,准备偷袭吕后和太子。一切都准备得当,只等陈稀的消息,却被人泄了密,报告了吕后,吕后便与丞相萧何密谋对策。萧何就去诓骗韩信说,有使者来报,刘邦把陈稀杀了,要韩信到官里去参加贺宴。韩信信以为真,就跟着萧何进了宫,一见到吕后的面,他便被人绑起来,随即被杀害在宫中,还被诛杀三族。

当初,萧何把韩信追回,他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而在吕后杀韩信时,又是萧何出的计谋,后人把这演变为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来指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人的意思。

韩信谋反这件事,其中疑点重重,后世的人多有所怀疑,比如:韩信谋略过人,如果他真的要谋反,为什么不在刘邦形势危急、自己雄霸一方、手握重兵的时候谋反,却在刘邦政权稳固,他自己身在险境,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时候谋反呢?陈稀本是刘邦的亲信,韩信怎么就敢公然劝他谋反呢?而且,陈豨谋反,刘邦何必要御驾亲征呢?韩信用兵如神,难道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吗?为什么偏偏要等陈稀的消息才发动,致使行动失败呢?所以,人们推测说,韩信被杀,完全是刘邦、吕后制造的冤案,刘邦去讨陈豨,只不过是自己躲开,让吕后来杀韩信,以免自己落下无故杀功臣的话柄。

其实,历代的开国皇帝建立政权之后,怀疑、迫害甚至杀害为他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是常有的事,后世的赵匡胤、朱元璋等,也都是这样。韩信手持重兵,难免不遭到刘邦的怀疑,他自己又锋芒太露,不能像张良那样激流勇退,所以,不管他有没有谋反的意图,刘邦早晚都是要向他下手的。

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最后却落得个身首异处、诛连三族的悲惨下场,实在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历史人物。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也为后世所称道,被赞为“古今用兵第一人”。

“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几乎是历代帝王的通病,也是历代功臣的悲哀。“敌国破,谋臣亡”,置无数英雄于不尽的尴尬之地。市井出身的刘邦,粗鄙无行,却精于谋算,老奸巨滑,有勇无谋的莽夫项羽不是其对手,政治思维单纯的韩信更是难逃此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发现并举荐韩信的萧何竟然是元凶。可怜韩信善于用兵,却没有参透世事的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