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101

第101章 白起因功而受戮

白起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白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因战功卓著而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长平之战,打败了赵括,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后又与秦国丞相应侯产生了矛盾,称病不出。被秦王赐死。

这一年九月,秦国曾再次派出部队,命令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武安君有病,不能出征。昭王四十九年(前258)正月,王陵进攻邯郸,但战果很少,进展不大,秦国便增派部队帮助王陵继续进攻。结果王陵部队损失了五个军营。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打算派武安君代替王陵统率部队。武安君进言道:“邯郸委实不易攻下。而且诸侯国的救兵天天都有到达的,他们对秦国的怨恨已积存很久了。现在秦国虽然消灭了长平的赵军,可是秦军死亡的士兵也超过了一半,国内兵力空虚。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外攻击,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战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这个仗不能打。”秦王亲自下令,武安君不肯赴任;于是就派应侯去请他,但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赴任,从此称病不起。

秦王只好改派王齮代替王陵统率部队,八、九月围攻邯郸,没能攻下来。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攻击秦军,秦军损失伤亡很多。武安君有了话说:“秦国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秦王听到后,怒火中烧,强令武安君赴任,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应侯又请他,他仍是辞不赴任。于是秦王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但武安君有病,未能成行。过了三个月,诸侯联军攻击秦军更加紧迫,秦军屡次退却,报告失利情况的使者天天都有来的。秦王就派人驱逐白起,不能让他留在咸阳城里。武安君已经上路,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秦昭王与应侯以及群僚议论说:“令白起迁出咸阳,他流露的样子还不满意,不服气,有怨言。”秦王就派遣使者赐给他一把剑,令他自杀。武安君拿着剑就要抹脖子时,仰天长叹道:“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过了好一会儿,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随即自杀。武安君死在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十一月。武安君死而无罪,秦国人都同情他,所以无论城乡都祭祀他。

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有长的时候”。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出不尽,奇妙多变,名震天下。然而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患,这是他的短处啊。

凭着白起的军事才能,他完全可以有更大成就。和韩信相比,起码作为一个将军,韩信至少能够驰骋沙场,建立更大功业,从而不负生平之志。白起竟然不得善终,因功被杀,很是可惜。

人们往往认为白起的悲剧是源于居功自傲,觉得自己的待遇和水平不相称,负气撂挑子不干,认为离了自己秦国就打不了仗。司马迁并不这样看,他只是说白起不善于处理人事关系。确实是这样啊!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秦王也太薄情寡恩了,仅仅因为这个就致一个功臣于死命,怎么能服天下之人?

白起临终时把自己的死归结为坑杀赵军的报应,不也是太糊涂了吗?但在专制时代,他是没有选择的。他死了,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