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城里的兄弟
22234200000053

第53章 一字之差

一年一度的植树造林活动开始了。全县的头头脑脑们照例又要到凤凰山上去种树。总编说:“小秋,这个活动很重要,特别是刘县长还有个讲话,你去……注意,一定要把报道写得生动有趣,别只干巴巴地堆些数字……”。

总编亲自点将,我哪敢有一点点懈怠,自始至终,我都像一块橡皮糖似的黏在领导们身后,一眼不眨地看完了活动的经过,为了数清刘县长培完土后到底用锨在树垄上拍了几下,大水淹了我的鞋跟我都不知道。刘县长最后扶着他刚栽的小树笑吟吟地讲了话。不用说,讲话很精彩,但更精彩的似乎是我的通讯稿。我便把它双手递给政府办公室王主任,说:“把把关。”口气里当然有点卖弄的意思。但王主任却一点儿也没夸赞表扬我的意思,因为刘县长今天在场,王主任便哈哈腰笑着说:“还是请刘县长审审。”刘县长这时正和几个副县长笑着谈论什么,便回过头来,还没接住稿,嘴里只说:“蛮好蛮好。”就在他把通讯稿递还给王主任的一霎,突然又停住手,细看了一会儿说:“这里有一个错别字得改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的‘时’应该改成‘逝’。逝者,逝去的意思,意思是逝去的东西再也回不来了。”大家听了,都点头说:“是啊,是啊。”便有个副县长一旁感叹说:“刘县长的文学功底真好。”王主任便说:“可不,刘县长的散文在市里都得过大奖。”

总编对我的稿件当然赞不绝口。县长都审过的稿子,当然得上头版头条了。我正想回办公室去喘口气儿,校对员小陈突然嘟嘟囔囔地找来了:也不仔细看看,错了多少。我说:县长都看过,啥错?小陈便手指着一处说:“这儿,你自己瞧瞧。”我一看正是县长亲自改过的那块,慌得忙说:慢慢慢,你说错哪儿了?小陈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是个成语哟,能随便改?”我便把县长亲自改的意思说了。小陈却固执地说:“那我不管,我只按词典上的意思改……错了我可不管。”我一时也没了主意,便说:“那你去找总编,我可没那个胆。”

总编正给王主任打电话。总编说:“王主任,到时你可别忘了把兄弟我提携提携。”王主任在电话里哈哈哈笑着说:“总编你不愧是搞新闻的,消息真灵通……那事儿八字还没见一撇呢。”总编一看我们来了,问:“干什么?”总编耐着性子把我俩的啰唆听了,说:“拿词典来。”小陈赶紧把翻开的词典送上去。总编一遍遍看着沉吟说:“能不能不改?”小陈说:“错别字怎能不改……读者打电话反映来,奖金扣谁的?”总编又沉吟着说:“那就改改?”我说:“刘县长亲自改的,若再改过来……”我一看总编为难得直皱眉头,便说:“还是我再去找找县长。”

但县长整日忙着,办公室不提前安排,上哪儿去找?王主任一看我带着词典来了,说:“刘县长亲自把过关的稿子,你们也太有点不尊重领导了。我便把原委讲了。”王主任一遍遍翻看着词典也有点为难了。毕竟,那个字是县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改的,谁吃了豹子胆,擅自更改?连麻雀也有指甲盖大点脸呢,你让县长的脸搁哪儿?他自己就更不能去说了。那话,县长爱听?他一个堂堂的办公室主任会那么没眼色?更何况,县里正考虑着让他进步进步的事呢。正为难着,总编的电话来了:“小秋,报纸就要开印了,你在干什么?”王主任无奈,便用商量和讨饶的口吻说:要不你去找找梁副县长,他是管文化宣传的。

梁副县长还没听完我的话便十分客气地说:“这事你还是去找王主任比较好。”我还想说什么,梁副县长却说:“那就这样。”走了。我赶紧又去找王主任,他却早已下乡去了。我急得一头汗珠,终于把电话打通了。也许是信号不好,也许他正忙着什么,我只隐约听见他说了句“你们看着办吧”,就把电话挂了。

总编的电话又来了:“小秋,你在干什么?”是个小孩都生出来了……就等着你,开印时间早过了。

我一时慌得乱了方寸,脑子一热,便说:“改。”正说着,早有两颗泪珠涌出眼眶。

第二天,我因一个报道又去了县政府。刘县长一看见我,大约又想起昨天的事,只顺手拿起报纸,而且一眼就看到我写的那篇文章,只掸得嚓嚓嚓直响说:“写得好写得好……”

王主任却笑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要不是你的指导……”县长说:“哪里哪里。”我一时紧张得脊梁骨冒出汗来。正想说点什么,却只见县长早撇了报纸,清清嗓门说:“咱们现在开会……”

过半天我才反应过来:看来刘县长压根儿就没看清报纸上到底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