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城里的兄弟
22234200000024

第24章 有些事不必说破

天下能人多,但你也不能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是该吃那碗饭的料。比方说钓鱼,旱鸭子一个的老杜从小在哪里见过。但就是在那天,办公室刘主任说:杜局长工作辛苦了一个礼拜,去哪儿放松放松……钓钓鱼吧。老杜说:钓鱼,我不会啊。刘主任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权当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嘛。老杜没承想往水塘边一坐,就出手不凡。便有人说:局长你是真人不露相啊。也有人说:局长你肯定在哪儿练过学过,不是生手。刘主任说:到底是局长,水平就是不一样。杜局长哈哈笑着说:哪里,瞎碰的。

人常说好小孩是夸出来的,其实大人也一样。自打杜局长发现了自己这个特长,便对湖边垂钓的兴趣越来越大,过不了几天,就问刘主任:周末了也没安排点活动?刘主任便说:安排安排了,这回去远一点的地方:琅琊山水库。但不管去哪儿,杜局长钓的鱼总是多得在后备箱放不下。回到家,就让亲戚朋友们来拿。到后来,过几天到姐夫家拿回鱼便成了他小姨子的一个习惯。他侄子才有趣,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个大木盆,用来养鱼。

世界上瞎猫碰上死耗子的事多的是,但杜局长却不是。大家便问:杜局长你钓鱼到底有啥诀窍?杜局长开玩笑也不忘教育大家说:“啥诀窍?这不和搞工作一样,心无旁骛。”大家听了便说:“这要和工作一样,我们还有啥希望,再学不会了。”杜局长只笑着打哈哈说,油嘴滑舌。笑着,只甩起钓竿,盯着水面,凝起神来。水面平静,心里却颇有些感慨:人生,钓鱼;钓鱼,人生……机遇,等待;等待,机遇……想自己走出校门,分到这里,十几年过去,寂寂寞寞,原想着就这么平平淡淡地熬到退休拉倒,不承想,机会来了—局里要提拔一个副局长,条件是大学本科毕业,40岁以下。总而言之,那条件比给他定做的还合适。他对此却一无所知。当组织部门冷不丁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甚至都有点愤怒了,说:你没事讽刺我干什么?!后来,他这句话就成为局里多少年间的一个笑谈了。慢慢熬着,就把局长前面那个副字熬掉了……

局长再好,总有退下来的时候,这一天眼看着就到了。对于一般人,可能还有点惶恐,他却成天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儿。他的心事,谁看不出来,大家便说:你有什么可担忧的,退了休才好呢。一个人坐在河边,甩起钓鱼竿,不是活神仙一个?我们也跟着沾沾光,有活鱼吃了。他听了只哈哈大笑说:这没问题,鱼有你的吃。

后来他就退了。原来在位的时候,太忙,有多少单位想请他去讲讲钓鱼的事,他都说,没时间。推了。现在,还端啥架子摆啥谱,有人叫就去了。当然,事前也翻了点资料,现学了几句“长钓腰,方钓角,圆池钓中央”之类的话。但说到底,他享受的是正科级待遇,因此便把这一雕虫小技,上升到理论高度,时不时给大家说说中国第一钓鱼高手姜太公的事。大家听了,都说杜局长的课讲得真有水平有层次。这样过了一段,他侄子和几个好朋友的嘴里就寡淡得不行。小姨子便打电话问:怎么样,只顾讲课,也不说得空去钓一回鱼?他嘴里说:就去就去,心里却苦。他难道没去?至少去了五六回,但最好的成绩只是几尾小白条,还不够丢人,又全扔回了河里。

他真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世道,难道说连鱼也变成了势利眼,会看人下菜?实在无法,就拿着钓竿渔具,在菜市场偷偷批发了几十斤鱼,分头送了送。一次说闲话,他侄子突然问:叔叔,你这几次钓的鱼嘴上怎么都没洞?他听了心里一惊却笑说:怎么没有?你们都爱吃活鱼,你不知道我取钩时有多么小心。他侄子哦了一声说:我还以为你又发明了什么新钓法玩什么新花样呢。

以后买了鱼,就又多了一层手续:偷偷用鱼钩在鱼嘴上刺个洞。同时,鱼也不在一个菜市场买了,怕的是有人说你钓的鱼怎么大小这么均匀一个品种哟。那时已快过中秋节了,他正蹲在一个僻静处刺着鱼嘴工作着,一不小心,把手刺破了,血直淌。他不知道,他侄子就在不远处站着……

他侄子是买菜路过。他侄子一开始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慢慢地就有黏黏的东西淌湿了眼角。

侄子晚上突然给他打来电话说:叔叔。我要听你讲课跟你学钓鱼。他说:行。叔叔一定传给你独门秘笈。说着哈哈哈直笑。侄子只打断他说:叔叔,等我学会,你就再不要钓鱼去了……

直到五六年之后,侄子也当了某局的办公室主任,他才明白叔叔那个垂钓高手究竟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