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了心中的梦想
22225300000020

第20章 一支快乐的游泳队

白念居胖,一米七的身高,200斤的体重,典型的“三高一肝”。同事看他整天脸色铁灰,就半开玩笑地给他定性——“死缓”。

12年前的老白,背负着这个“罪名”退休了。长年沉重的工作压力,使他的身体里里外外都变了形。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再加上脂肪肝,一年住两次医院,自己也觉得疲惫不堪,爬三层楼都气喘吁吁。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不想干,只想着消磨有限的时光:提笼架鸟,他一辈子没这样潇洒过;站在路边下棋、玩牌,身体得不到锻炼;街头去跳交谊舞,路边儿的空气污染对身体没好处。况且,用这些项目来概括老年人的健身活动,也有点太单调,太凄凉,甚至有点太悲哀了。老年人的生活比这些要丰富。

游泳。

无意中,他选择了这项运动。一来二去,渐渐还上了瘾。每周游上两三次,身体和精神感觉好多了。在与泳伴的交流中,他知道了,这是一项无负重、无冲击的有氧运动,而且全身都能得到锻炼。练肌肉,练心肺功能,实在是一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同样适合老年人。他自己尝到了甜头,也影响了周围不少人。他在几年的运动中结识了几十个泳友。这些人一合计,要是有个更能适应这些人运动的固定场所就好了。

老白一马当先,骑着自行车在京城转开了,先后跑了城近郊区七八个游泳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家不愿意接收。他们在一起琢磨,现在游泳馆都承包了,接收老年人又不赚钱,谁愿意!老白心里有点儿不是味儿,在铁路上当了多年书记,现在觉得有些失落感,进而又有些自卑,是不是人到老年就要接受这种现实呢!

抱着一丝希望,老白来到了宣武体育宫游泳馆。接待他的一位负责人,看到老白那么真诚,又代表着几十位老年人,当即就应充了,但顾虑重重:年岁大了,万一出点问题怎么办?老白一看有门儿,立刻说:这些人都是常年游泳的人。身体不会有问题。管理上,可以组织起来,成立老年游泳队,自己管理自己,不让体育宫承担。而且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跟体育宫签订协议。个人入队也要签订协议,出了问题由个人负责。

1997年的春天,老年游泳队正式宣告成立。老白成了白队长。

都是离退休人员,年龄比较大,身体情况也各有不同,所以,参加游泳队要有年龄限制,要签订安全协议,要遵守队规和游泳馆里的规章制度,经过测试,看看身体状况和水性。游泳队除去游泳,别无他事。

消息一传开,引来了一些爱好者。有一位87岁的老太太,说自己一生就爱游泳,非要参加。那天,几个五六十岁的子女搀着老太太走进来。大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没想到老人一进水里,立刻就像年轻了二三十岁,动作自如协调。白队长想得比较多,尽管家属和个人都说自己负责,但毕竟游泳还要出出进进,万一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不好说了,为了游泳队,也别给游泳馆找麻烦,还是拒绝了老人的要求。

最初,游泳馆每周上午为老年人开放3天,并提供热水等服务。后来随着队员的不断增多,又改为每周7天上午全部开放。时间一长,相互越了解。老年人腿脚不利索,觉得地滑,游泳馆就撤了地板,买了防滑网;老年人站着换衣服不方便,体育宫就买了椅子,让老人身体有个着落。夏天,正是练习游泳的高峰,也是游泳馆创收的时候。为赢利,可以让老年人停游两个月。但是游泳馆采取的却是另外一种做法,练习游泳的在边上两个泳道,老年人在中间的4个泳道。这些老年人在夏天也能游上泳了。而馆里的年轻工作人员,总是张嘴闭嘴大爷大妈地叫着,更让人感动。他们心里总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

有了固定的锻炼场地,队员们的心情好了,运动热情更高了。绝大多数人的锻炼水平都在一周两三次,每次1000米左右。这样的运动量对于老年人已经不低了。很多人的体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患感冒的少了,消除病症的多了。祝崇山,74岁了,曾经做过癌症的切除手术。他来游泳,纯粹是抱着豁出去的态度,一周游上三四次,几年下来,癌变没有发生过。张练的膝关节长了骨刺,还有积水,大夫让他做手术,他不敢。后来遇到个医生,让他游游泳,几年下来再一检查,骨刺没了。白队长更是明显。便便大腹明显见小,体重下降了30多斤。近几年的体检,“三高一肝”也消失了。平时总是红光满面,透着那么精神。

不仅游泳,队员在这里还可以交流生活和健身的经验。赵连福原是武警报的社长。幼时在农村长大,只会“狗刨”。到了游泳池,“刨”个七八十米。队友“惨不忍睹”,教会了他标准的蛙泳,现在下水就是1000米。他说,这是业余生活“三个一”工程之一。韩青源老人83岁了,身体硬朗。他掌握很多健康保健知识。他自己编印了养生之道和偏方发给队员。什么脚跟痛、皮肤痒、骨刺、脚气、嗓子痛等都能找到很好的防治办法。老年队的人爱到这里。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先游泳,后化疗(话聊)”。听说不少队员患了前列腺炎,有的还尿血。房士德老人立刻介绍了一种按摩法。坚持了一段时间,大家的病情都有好转。那名尿血的队员也止了血。

老年人生活经验都很丰富,凑在一起,什么样的知识都掌握。游游泳,聊聊天。天南地北,心情舒畅。省了很多医疗费,还充实了生活。

可别小看了这支游泳队,做过什么职业的都有。有职工,也有离休干部。在花名册上,可以看到:军官、司局长、书记、经理、医学专家、高级教师、教授;民主人士李公仆的女儿也名列其中;还有人们熟悉的歌唱家吴天球、名演员吴吟秋等。退休后,人便步入了老年。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形成了一个群体。进了游泳池,便没有了肩章,没有了礼服,没有了等级。他们穿着泳装,赤诚相见,平等相待。

人气儿是无形的。老年游泳队形成了一种吸引力,多远都愿意往一块儿凑。这些队员,大部分住在当时的宣武区,还有不少住在东西城、崇文、丰台,远的有海淀、石景山。戴月住在西郊机场,来一趟要两个多小时,那也不嫌远。陈继雯家拆迁,在回龙观买了房,那里有个更标准的游泳馆,可他还是要到这儿来。有个姓张的队员,家住在德胜门,依然风雪无阻。群体的力量把大家拴在一起。

游泳游出了友谊。有人建议,老朋友应该到外面出去走走。白队长和几个主要成员商量,觉得应该珍惜大家的建议。他们打听好香山蜂蜜研究所有专车,于是便有了一次搭载春游,去了香山、植物园、卧佛寺、曹雪芹故居。然后每人又采购了不少蜂蜜产品。又玩又购物,大家觉得很开心。又有人提议,到丰台王佐乡的温泉世界。去那里的公共汽车很多,但队员们还是要求租一辆车。这样才有集体的气氛。回来屈指一算,每人才花了20元。队员们都觉得物超所值,热情更高了。后来,他们又奔了赤城温泉。这回连吃带住。大家玩得更加开心。白队长一天就泡了十多次温泉。每次出游前,白队长和几个主要成员都要先打前站,一切都要踩好点儿后再行动。虽然完全在尽义务,但每次结束后,他们都有一种成就感。

现在退休人员多了,老年队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有不少四五十岁的人也加入到了队伍之中。活力也就增强了。翻看花名册,队员正好是365个人。这几年,老年游泳队以每年五六十人的速度在增加。

年龄大,记性差。有时会有一些可笑的事:穿错了拖鞋,或是锁了别人的衣箱,忘了锁自己的衣箱。一次,一名队员把一个包忘在了衣箱里,等出了门想起来时,也不知丢在哪儿了,就大喊大叫:包里有200块钱,丢了可怎么办!当他回到游泳馆里一问,服务员打扫游泳馆时,已经把包收好,问清后交给老人。老人高兴极了,问白队长怎么感谢游泳馆。白队长说:“你只要遵守馆里的制度就成了。”

徐汝槐,73岁了,视力不好耳又背,游泳拿着一个黑色皮包,更衣时,偏巧旁边也放着一个黑色皮包。老人没在意,拿起来就走。路上到了一个饭馆准备吃饭,把包往桌上一放,才发现错了。那个包的主人,一看包没了,就急了,向服务人员索要。服务人员说,上午多是老年队的人,如果是他们拿的,一定会送回来。那人不信说,包里有钱,有手机,谁会那么傻。

这时,天上已经下起了雨。老人拿起包就往外跑,一直到了游泳馆,把包交给了服务员。那人真正相信了老年人的素质。老人还一个劲向那人道歉。那个人很高兴,称赞着老人,见下着大雨,心里着实有些过意不去,您的皮包还没拿走呢!徐汝槐说,我这包里就是毛巾泳裤,没啥值钱的,你这包不一样,一耽误,事情就大了。那人走后,徐汝槐也要走。服务员却从心里佩服老人的行为,拿出了自己的雨伞。老人不接。服务员说,您这么大岁数冒着雨来了,说什么也不能再冒着雨走。

老年队对游泳馆有了感情。他们由衷地觉得这个活动场所的宝贵。几次不来,心里像缺点儿什么。老年游泳队的人说,在这里找到了感觉。老年人,物质的东西没什么缺的,缺少的就是尊重。要是都像原宣武体育宫一样,能够多关心一点儿老年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

队员们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谁什么时候来都有数,几次不见,便心存惦念,要打个电话询问。白队长有一次没去,就接到过几个电话,这让他感到很欣慰。当队长有付出,要处理一些麻烦事,但人们的关系单纯,都是在互相帮助,比当书记那会儿还有意思。当书记,怎么做也有不周到之处,做好做坏总不尽如人意;当队长,每做一件事,队员都觉得是锦上添花。

他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