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2224800000094

第94章 坚守在巴东的“夫妻站”

记者孟晓勇谢玮

火焰山下,5口油井……

5年时间,1825天……

4名员工,两对夫妻……

辛勤劳动,默默奉献……

“风很大,巡检时小心点。”妻子刘平余言语间的关心,让王玉建心中感觉暖暖的。

“知道了。”王玉建带上巡检设备,走出房门。

“要不我和你一起去,相互也有个照应。”刘平余有些不放心。

“没事,你操心照看好站内的设备就行。”话音刚落,车门就砰的一声关上了。

今天,已经是王玉建第三次巡检了。以前他们每天只巡检两次,早晚各一次。自油田公司原油上产会战以来,他们把每天的巡检次数主动又增加了一次。

这是位于巴喀油田东面的一个小站——名叫巴东,距离鄯善生产基地还有50公里的路程。小站长年驻扎4个人,两个人一组,一个月轮换一次,因为两对都是夫妻,所以员工们就把它亲切地称呼为“夫妻站”。我们到来的时候,正好轮到王玉建夫妇值守。小站还有一对夫妻是王金玉和王小玲,这个月他们休息。尽管在同一小站上班,可是两对夫妻每个月见面的时间只有交接班的那一天。那天也是小站最热闹的时候,见面后,两个家庭4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与王玉建夫妇相比,王金玉夫妇少了很多的牵挂,因为他们的孩子已经在油田工作,基本不需要他们照顾。

小站管理的油井不多,只有5口。走出小站的院门,放眼空旷的戈壁,5口油井散布在小站的四周,全部可以纳入视线之内。与它们朝夕相处了5个年头,王玉建和王金玉已经把每口井的情况熟记于心。只要你随意提起一口井,他们顺口就可以说出这口井的油压、套压以及目前的产量和工况。

步出车门,狂风吹得让人几乎无法站立,风卷起戈壁的沙尘,打在脸上有些生疼。狂风中王玉建的巡检一丝不苟:听、看、摸每道程序都仔细认真,每口井检查完备,油压多少,套压多少,总要做认真的记录。丈夫巡井时,妻子刘平余也没闲着,站内还有配电室、输油泵房、锅炉房等设施,遇到今天这样刮风的天气,刘平余总是不忘去认真地看看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尤其锅炉设备,千万不能出错,因为那是为原油加温的动力,一旦发生故障,造成锅炉停运,原油温度降低,无法流动,直接影响到产量。

刘平余刚来时,对这里一切都不懂。她虚心向丈夫请教。现在对于日常巡检和维护,她也成为一把好手。他们遇到最多的故障就是井口盘根漏油。以前他更换盘根时,妻子给他“打下手”,现在妻子一个人也能熟练地完成这项工作。

巡检一次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回来后,王玉建整理好手头的资料,拿起电话及时向采油厂生产科汇报情况。王玉建说,把每天油井的情况汇报给采油厂,就可以为采油厂制定下一步措施提供依据。他们增加巡检次数,目的就是尽可能录取准确的油水井资料。

巴东小站是2003年9月建立起来的,那时他们4个人就来到了这里。与刚建站相比,现在小站的条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时的野营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间崭新永久的水泥房,而且还有一座小小的院落。不变的是,小站看护的依然还是当初的那5口油井。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小站管理的这5口油井产量一直保持平稳,现在每天共产液量18立方米左右。小站产出的原油全部集中到距离小站不远处的油罐里,4天拉运一次。遇到拉油的日子,夫妻俩还要负责原油装车。

王玉建笑着说:“小站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很单调,但既然选择了石油,就要耐得住寂寞。现在天气很热,巡井、维护设备等这些活干起来很费劲,但只要在这个站上干一天活,我们就要认真做好每个细节,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他们工作中是好搭档,生活中更是一对恩爱夫妻。在戈壁小站上,夫妻俩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家里虽然陈设简陋,但是各类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每次忙完手头的工作,夫妻俩总是一块烧菜做饭,共同品位人生的酸甜苦辣。厨房里,妻子主厨,丈夫打下手,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忙碌,和谐温馨的气氛在小屋蔓延。

平日里,生活必需品都要从火车站镇购买,丈夫王玉建每周都要开着车去火车站镇购物,妻子便留在小站值班。在妻子的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8岁的儿子。由于两人常年在小站上班,儿子在哈密上小学,只能托付给邻居照看。在他们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家3口人的合家照,每次看着儿子的照片,刘平余的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滋味。

小站的日子虽然单调寂寞,却挡不住夫妻俩对生活的热爱。闲暇时,他们在不大的院内开辟了一块土地,种植了些许蔬菜。只是这里多风,虽有院墙遮挡,长势良好的菜苗还是被风沙吹得面目全非。我们去的那天,菜地刚经历了一场风沙的洗礼,很多菜苗吹倒了,但仍然绿意盎然,它们扎根戈壁,和风沙抗争,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活力。

(原载2008年6月30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