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2224800000090

第90章 油田喜讯满眼春——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勘探探寻

记者霍旭实习记者谢玮

泉2井在2006年底获得高产油气流,意味着一个较为整装的含油气藏的发现,意味着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开辟了台北凹陷西部地区下侏罗统新层系勘探的局面,拓展了油田向西进军的广阔前景,为2007年吐哈油田原油生产箭头朝上奠定了强有力的储量支撑。

谁曾想到,十几年前,距离泉2井仅4公里的泉1井以及相同地带的油井都是“干井”,没有任何油气显示。十几年间,北部山前带从勘探到出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让我们去探个究竟。

冰川期的困惑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构造位置紧邻胜北生油凹陷,二叠系烃源岩沉积中心。该区构造变形剧烈,多物源方向沉积砂体发育,是探索多类型复式油气藏的有利区带。研究院勘探所西部项目室主任刘护创介绍,当初认为玉果—七泉湖地区自燕山期—喜山期至今都处在构造向西逐级抬升的正向高部位,玉果油田优质的含油气区块表明其向西—七泉湖地区隐藏着巨大的勘探潜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北部山前带在勘探阶段相继发现玉果1号、玉果4号、恰勒坎1号油藏,借着以上油藏发现的曙光,勘探开发人员围绕玉果油田、恰勒坎油田进行了多次扩展勘探,分别钻探了果2、果3、果5、恰101、尤1、泉1等井,但扩边结果均不尽如人意,口口井都以失利告终。

要实现勘探新突破,发现大油气田,创新思维是重要前提。只要敢于否定自我,超越前人,不断加深对油藏规律的认识,注重勘探思路创新,就会打破勘探的沉闷局面,不断获得新的更大的发现。北部山前带勘探失利,使山前带扩边勘探一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冰霜期。勘探研究人员面对巨大压力,先后在技术手段和思想观念上进行了革新与开拓,并多次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构造成图,但由于原始资料品相低下而成图后的构造面貌不尽相同,差异较大,构造细节一直难以落实。之后,勘探开发研究院台北工业项目组、西部项目组、隐蔽项目组数次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勘探攻坚,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刘护创说:“我们找来其他油田有相同地质构造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北部山前带确有丰富油气储量的推断。”

正是基于这种否定,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大胆设想,才有了泉2井在勘探上的重大突破。2006年,研究院勘探所针对山前带勘探前景光明、道路崎岖的现实,又一次组织了精干的科研力量开始又一轮攻坚,重新启动北部山前带勘探项目。刘护创介绍,这是建立在三个方面基础上的一次险中有稳的战役。首先,从构造背景看,七泉湖处于古今构造格局向西抬升的高部位,因此应该是油气向西调整运移的优势指向区,只是还没有找到油气聚集区而已。其次,泉1井经过现在的地震重复论证后证实不在构造的高部位,构造高部位应该向西在泉2井位置。第三,经古构造调整运移路径分析,泉1井偏离了油气运移的主路径。因此,七泉湖地区仍然有勘探潜力。通过系统分析,在公司领导和院领导的支持下,这一有着较大风险又充满诱惑的探井终于顺利开钻。

勘探攻坚呼唤创新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就油气勘探而言,创新有着极大的推动力。从2002年至今,七泉湖地区的几次勘探提案都因证据不足、2号西界断层落实程度低而数度被否决。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乌鲁木齐分院等几家单位多次论证都未取得共识。

研究院科研人员针对地震成像不准确、不清晰的问题,追根溯源,从第一级资料入手,提出关键二维地震测线必须高保真、高分辨率处理的思路,力争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尽可能真实反映该地区构造形态。同时,研究人员大胆开拓创新,采用二维、三维联合解释技术,对玉果—七泉湖地区构造精细落实。果然,此后不久,在泉1井上倾方向发现落实了七泉湖2号断背斜圈闭,特别是利用二维、三维联合立体解释,精细地刻画了构造发育史、油气破坏调整运移路径。在对泉1井岩心资料复查中,发现了泉1井J2s荧光6级、J2x荧光7级的油气微弱显示,从而取得了玉果油气向西调整远移至七泉湖地区的证据存在,取得了油藏模式建立的突破。

二维、三维地震联合解释技术是一项崭新的技术,西部项目室研究人员成功利用这项技术克服了七泉湖地区只有二维地震资料,没有三维地震资料,且二维资料在该地区品质相当差的困难。古构造恢复和构造发育史分析技术也是相对较新的技术。勘探所领导评价,泉2井的创新点,在于成功利用二维、三维联合成图技术及古构造分析成果,解决了油气运移的路径和油气成藏模式的建立,解决了七泉湖构造是否存在油源条件和是否成藏的问题。

油气喷涌报春来

新观念新思路与坚定的信心相结合,就能获得新突破。2006年8月,油田公司勘探部门领导听取了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项目室科研人员论证,研究决定在七泉湖2号构造进行钻探。这口由研究院勘探所与东方公司乌鲁木齐分院共同提交的重点区域预探井位———泉2井开钻后,很快在J1s录井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J1s的大段油气显示是北部山前带玉果—七泉湖地区下侏罗统首次见到的。该井部署在北部山前带西端玉果—七泉湖构造带上,具有探索新区带中、下侏罗统油气藏勘探的意义。经过精心组织实施,泉2井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2689米-2750米井段见到了油浸显示8.0米/1层,油斑显示6.0米/2层,荧光显示41米/2层,显示长度达55米。与之相毗邻的玉果油田是油田合作开发的边远区块,目前油气开发效果显著,泉2井良好的油气显示为该区勘探开发增添了新亮点。

2006年12月,泉2井在三间房组获高产油气流,6毫米油嘴求产,自喷日产油121立方米、气2660立方米;8毫米油嘴求产,自喷日产油178立方米、气3600立方米。泉2井2号构造圈闭面积9.4平方千米,圈闭资源量739万吨,发现了一个较为整装的优质可动用储量区块。泉2井获得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山前带新区带勘探的重大突破。

油田公司总经理杨盛杰指出,泉2井的出油,开辟了台北凹陷西部广大地区侏罗统新层系勘探的新局面,拓展了油田向西进军的广阔前景。泉2井的成功,不但为油田新一年增储上产做出了较大贡献,而且证实了吐哈油田存在向西进行勘探的巨大潜力,它将带动台北凹陷向塔尔朗、亚尔湖、桃尔沟、雁西、盐山口等地勘探的进程,对未来吐哈盆地的勘探工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原载2007年1月31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