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2224800000086

第86章 阳光下的爱

记者梁兴华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当我从刚出院不久的张秀芳家中出来时,便想起了早在20个世纪80年代就唱响中国的那首《爱的奉献》。今天,这首歌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心里倍感亲切。

——题记

8月中旬,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回到家中休养的张秀芳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同女儿一起拿起笔,想要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于是,一封浸透“爱”的感谢信邮寄到了吐哈新闻中心报纸编辑部,信中恳求编辑一定将这封信刊登在报纸上,以表达她对指挥部工会、机械厂全体员工以及给予她帮助的人以深深的谢意。

面对来信,编采人员看罢久久不能释怀,因为这封信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动人故事。

背景:张秀芳,家属,42岁,机械厂已故职工朱玉安的妻子。2002年,朱玉安因患骨癌去世,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母女二人陷入了生活困境。张秀芳艰难地维持着家庭生活,并供女儿上学。3年来,母女二人依靠张秀芳作临工和企业救济金生活。今年,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原本脆弱的家庭。5月中旬,张秀芳突感身体不适,经医院确诊,她患上了慢性肾小球肾炎、伴小血管病变和高血压二期。

“当病魔和家庭的困难使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是组织的关怀,为我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回忆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张秀芳说,在丈夫离去后,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艰难地维持着家庭生活,并供养女儿上学。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活的困境,一度使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是组织给予的关心和照顾,为她的家庭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职工的冷暖牵挂在领导的心头。机械厂职工朱玉安去世后,张秀芳和女儿的生活步入困境的状况立即引起指挥部工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决不能让一个困难家庭因生活窘迫而生活不下去。”工会领导一边指示工会专职人员充分了解张秀芳的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一边叮嘱机械厂要安排好职工遗属的工作,督促厂里尽最大能力帮助她,并按指挥部有关规定,及时向指挥部工会申报救助。在调查确认张秀芳的实际情况后,指挥部工会及时把张秀芳家庭纳入到特困户统筹管理,减免了她家的水、电、气、暖等生活开支。同时,对张秀芳家最大的难题——孩子上学问题,指挥部工会及时解决了学杂费,并按照指挥部相关规定,使张秀芳和女儿享受到了每人每月192.4元的基本生活费。为鼓励和帮助她摆脱困境,指挥部工会积极与基层单位联系,为她在社区安排了一份工作,争取让她在组织的帮助下努力自救。当时的张秀芳身体健康,她十分珍惜指挥部工会专门为她协调安置的这份工作,这也给她的家庭增加了一份收入,解决了她的生活难题。在张秀芳患病后,指挥部工会鼓励她的女儿朱迪要勇于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并根据朱迪的情况,安排她利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依靠打临工挣得一份收入,力所能及地缓解一下家庭的经济压力。每逢过年过节,指挥部、机械厂两级党政工组织都要到她家走访慰问,嘘寒问暖。3年来,在组织的关心照顾和两级工会的关怀下,张秀芳和女儿平静地生活着。

“当我因交不上住院费而面临停药的时候,机械厂领导把救命的钱及时打到了医院的账户上;当我一个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孤苦无助的时候,厂工会的同志到乌鲁木齐医院看望我,使我树立起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今年5月,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原本就脆弱的家庭。张秀芳突感身体不适,双腿肿胀,经石油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双肾慢性病变且左肾囊肿,建议立即转院至乌鲁木齐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当晚,张秀芳把女儿托付到女儿的同学家后,即带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借款赶往乌鲁木齐。来到医院检查后,她立即被安排住院治疗,并焦急地等待诊断结果。当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的肾病时,张秀芳再也挺不住了。自己没有经济来源,现在又失去了劳动能力,原本靠救济生活的人,用什么来支付巨额的医疗费呢?无奈之下,张秀芳决定选择放弃治疗,她一想到正在上中学的孩子,泪水止不住往下流。

指挥部工会和机械厂工会得知张秀芳病重住院的消息后,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马上打电话询问情况。电话里传来张秀芳女儿抽泣的声音。当了解到张秀芳前往乌市住院治疗仅带了5000元钱时,工会人员考虑费用可能不够,于是打电话了解情况。果不其然,医生介绍完张秀芳的病情后,说张秀芳的账上已经没钱了,如果再没有钱到账的话,就要停药治疗,并透露了张秀芳要放弃治疗的想法。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指挥部工会立即启动对特困职工家庭人员患大病的急救方案。机械厂工会人员也马上向厂领导作了汇报。“就是厂里再困难,也要筹集资金解决这笔救命钱。”厂领导斩钉截铁地说。

在最短的时间里,厂工会以张秀芳女儿的名义签字借款,将1万元现金及时打入医院的账户。随后,在厂领导的安排下,厂工会负责人来到张秀芳所在的医院看望并开导她,让她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治疗。面对组织的鼓励和机械厂工会的帮助,张秀芳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再次树立起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当我为后续治疗费用而犯愁的时候,全厂员工纷纷慷慨解囊为我捐款,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

从医院了解到张秀芳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此病所需的巨额费用后,前去探视的工会负责人想,这笔开支无疑是压在张秀芳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医疗费用不解决,张秀芳在医院就一天也不能踏实。回厂后,探视人员把张秀芳的情况向厂领导作了汇报并征得同意后,立即召开基层工会主席会,专题研究向张秀芳家庭献爱心捐款事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全厂413名员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捐助现场,有的捐50元,有的捐100元,还有的捐200元,最多的捐款300元。还有一些短期聘用工在得知为救助张秀芳捐款的事后,也加入到了自愿捐款的队伍中。“关爱他人就等于关爱我们自己,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出一把力,张秀芳会渡过难关的。”爱心捐助时,真挚的话语道出了全厂干部员工的心声。仅仅4天时间捐款达20964元。正当在乌鲁木齐为后续医疗费发愁时,张秀芳的心又一次被全厂员工的爱心激活了。

“是组织的关怀和同志的情谊,给了我战胜病魔、战胜困难的信心。”

回忆起住院时的情形,张秀芳充满感激地说:“我遇到了最好的邻居。”那天晚上,张秀芳想托一楼的邻居照看一下家,于是她把自己要去看病的事告诉了她。当邻居得知张秀芳以前从未去过乌鲁木齐时,决定陪她一同前往。当晚,她安排好自己的小孩,两人连夜启程。第二天,在检查和办完住院手续,邻居犯愁了:张秀芳的家庭和经济状况她是了解的,这次住院,光是交了几次血液透析费,还有几项关键的检查没做,钱就用得差不多了,这可怎么办?安排好张秀芳后,她决定赶回来为张秀芳筹款。在火车上,她就想好了办法。一到家,她首先向居委会反映了这件事,之后她又对左邻右舍说明张秀芳的危急情况。令她欣喜的是,邻居们都十分诚恳地表示愿意尽一份力,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的邻居都知道第二天晚上要献爱心的事了,大家纷纷前往捐款。隔壁单元有位70多岁的老太太,由于她也一直靠救济金生活,所以大伙儿谁也没告诉她,但当她得知捐款后,立马掏出身上带的30元钱说:“我没有多的,这30元,算上我的,我愿意帮她一把。”一些孩子看到家长们在捐款,也纷纷拿出买雪糕、买饮料的钱,你3元、他5元,并表示宁可少吃一些零食也要节省下钱帮张秀芳阿姨治病。一些出差在外的居民,听到孩子在电话中告知的情况后,也纷纷打来电话,请邻居代交或委托亲朋好友前来捐款。当晚,一些散步的居民听说后,也都10元、20元地表达他们的爱心。南区居民委员会的几名工作人员听说后也加入到捐助队伍中。仅仅一个晚上,就捐款4380元,这些“爱心”很快飞到了张秀芳的医疗账户上。

张秀芳家所在的二区管理站得知张秀芳的情况后,立即向居民发出倡议。居民们看到倡议书后,纷纷捐款献爱心,居民们说,我们个人的捐款微不足道,但大家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有了我们的援助,她的生命就能得以延续,精神才能不垮。管理站迅速跟张秀芳本人取得联系,将居民捐助的1420元打到她的账户上,并对她谈了社区和大家对她的关心,鼓励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张秀芳收到捐款后,眼泪夺眶而出,她忍不住内心的感动,由衷地说:“我的生命是组织和石油兄弟姐妹给的。”

“一份爱心,一份希望。我和女儿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和帮助,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坚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真心感谢大家,愿好心人一生平安!”

出院后的张秀芳虽然还需要持续进行康复治疗,虽然暂时丧失了工作能力,但今天的张秀芳心中有着与病魔抗争的无穷力量,有着憧憬生活的无限希望。因为在她身后,有企业这个大家庭在关心着她,有无数相识或不认识的好心人在帮助她。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耳畔,《爱的奉献》那优美的旋律再一次响起。

(原载2006年9月6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