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2224800000059

第59章 邂逅

记者剑君

“可到家了,8个月难熬啊!”

“报上登了,你们真不容易。”

“这回老外开眼了,总算认识了中国工人。”

“扬眉吐气靠的还是改革开放,我算是明白了。”

……

6月5日深夜,与4566钻井队的部分钻工邂逅乌鲁木齐市。坐落在红山嘴下的钻工公寓,当天下午迎来了回国休假的亲人们。人们似乎忘记了还有许多“须知”,凌晨三四点了,还在高谈阔论,朗声欢笑,尽情歌唱。这些在异国油田苦斗了240多天的汉子们,一踏入国门,一遇到石油人,就个个激情满怀,分外健谈。那位为架通线路、想尽办法、双腿都磨破了的周小波对记者说:“苦不可怕,怕就怕人家不了解中国,还以为我们的水平与六七十年代差不多,瞧不起我们。咱们出去代表的不仅仅是吐哈,是祖国,不能给祖国丢脸。大伙都较上了一股劲,要干出个样子让老外瞧瞧。这次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认识了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解了‘特色理论’的伟大,没有这些,别说出不去,就是出去了也是受人轻视,怎么能扬眉吐气。”略通维语和哈语的陈文东,是井队活动的耳目。这位“土翻译”行前是小车司机,此行成了“打杂的”。他动情地说:“条件差,不是一般的差,没吃没喝,你有钱也没用,市场上就没货,就这还不相信我们的钻机是国产的。我们上去的人个个都是干活的,没有闲人,一上井场,不分你我,处长也一样挖坑打基础,为的就是让老外开开眼,两口井一口比一口快。回过头来看,我们还是沾了改革开放和‘两新两高’的光,不然出去可就难说了。”

这天晚上,我们一合眼,钻工们鲜活可爱的面孔,总在眼前晃动;发自肺腑的言语,总在耳边回响。出了一趟国,他们仿佛都成了“思想家”,不由要让人敬上三分。

(原载1996年6月14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