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枫叶红了的时候
22221300000023

第23章 任老爹的孩子

老爹站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眼睛忽地泛出了光彩。

远方山路上过来了一群孩子。可是,待他看清楚了一张张面孔之后,满心的欢喜变成失望了。

没有自己的孙儿。

过来的是一群日本孩子。

老爹眼睛不太得劲儿,便闭上了。

他是任家村唯一的男人了。在日本军队屠村的暴行中,他和儿子以及村子里的许多男人,都倒在侵略者的刺刀下了。他命大,虽然脸颊留下了一道很深的疤痕,毕竟算活下来了。可其他人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死的死,被日本鬼子押走的押走了。

日本投降后,老爹便时常站在老槐树下眺望。

眼神总是那么迷茫。

听了周围有些嘈杂,老爹便睁开了眼,见这群衣衫不整的日本孩子已经静默地停在大槐树跟前了。嘈杂声是村里围拢过来的大娘们发出来的——战争使整个村子差不多只剩下她们了。

大娘们显然也都失望了,来的并不是她们失散了的孩子。

日本孩子们面面相觑,弄不清眼前这些人们的用意。

阿刀田高是这群孩子的领头,他10岁多一点,会讲一些中文。他走出队列,配了些手势说了一通,大意是:他们从长春过来的,明天要赶到葫芦岛去,在那儿坐船回国。

说完了,一群孩子瞪着疲惫而惶恐的眼睛,仿佛等着一个判决。

大娘们听明白了,脸转向了老爹。

老爹脸上的疤痕动了动,并没吱声。

空气中弥散着难以捉摸的味道,孩子们明显局促不安了。

此时远方的太阳收尽了最后的光芒,周围忽地阴了下来。不知为何,自村子里猛然窜过来几条土狗可劲儿咆哮。

老爹喝住了它们。

转身对孩子们说:“天已经黑了,到葫芦岛还要走不少路,中间再没有村庄了。”

阿刀田高他们自然从老爹的话语里面听出了善意,绷着的神经逐渐松弛下来了。他们使劲地点头。

一会儿,不待老爹吱声,那边大娘群里先出来了动静。

阿刀田高他们听得喜出望外。

没错,大娘是这样说的:“孩子,到村里歇歇,吃点饭。”

这时老爹又发话了:“每家领一个去吧。让孩子们歇一宿,弄点吃的,换件衣服。”

尽管有的人不很乐意,但老爹的话还是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阿刀田高是跟了任老爹的。进了屋,小家伙吃了他一生当中最难忘的一顿饭,尽管是寻常的农家饭菜。临睡前,阿刀田高没料到老爹居然端来了一盆热水,亲自为自己挑泡、洗脚。

新的太阳升起来了。

睡了一大觉的孩子们重新集合在老槐树下,脸上露出消失很久了的笑容。他们的衣服大都换了,新倒是谈不上,但暖和是肯定的了。

一位大娘告诉老爹,那位名叫惠子的日本小女孩,脚肿胀得要命,怕走不了长路了。老爹想了想,决定去送一送这些孩子。

他干脆背起了惠子,不算沉,就这样一直送到了几十里开外的葫芦岛。

踏上码头,孩子们高兴得不行。

但上了年纪的日本侨民(包括缴了械的军人)则显得神情复杂。

阿刀田高和惠子他们当时无法知道,他们是中国东北一百三十多万遣返日侨中的最后一批了。

岸边的人群骚动了,远方的大船呜呜驶近。

人们全都站了起来。

原来,中国政府负责遣返事务的最高官员来码头上了,送行来的。一起来的中国军人先是向日本侨民们分发食品,接下来,这位中国官员致词了。

“……你们好好想一想、比一比吧,日本人是怎样对待中国人的,我们又是怎样对待你们的……以后,希望你们和你们的后代还能到葫芦岛来,到中国来,要带着友谊而来,而不是刺刀。”

1946年的葫芦岛码头上空湛蓝万里。

上船前,阿刀田高和惠子向任老爹跪下了,仰视着这位普通的中国老人,央请老爹把名字告诉他们。此时下午的斜阳照着,老爹脸上的疤痕仿佛多了一道侧影。

老爹说:“孩子,记住我的姓就行了,我是任家村的,任——念rén,一个平常的中国人。”老爹一边扶起了孩子。

他摸了摸阿刀田高的脑袋,想自己的孙子如果活着,也该这般高了。他坚持送孩子们上了舷梯。

老爹的眼神迷茫而且模糊。

眼看着大船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