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2179000000004

第4章 元昊的军事民主主义

元昊有军事民主思想。

《宋史·夏国传上》曰:“元昊每举兵,必率部长兴猎,有获,则下马环坐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

中国人缺少民主的习惯、民主的传统,尤以中原人汉人为甚。中国周边少数民族,虽然在社会形态的发育上较之汉族为迟,但少数民族尤其北方的游牧民族,受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民主的风气较盛。可以想见,元昊与部下们,打到猎物后,环坐一起而不排座次,共同吃着生肉,或围坐在篝火边烤吃野味,平等的氛围很浓。而且,对于战争,对于国是,元昊还要逐一地征求这些属下的意见,并且“择其所长”,予以采纳。

元昊以及党项族立“大夏”国凡190年,立国长久的原因固然很多,比如有黄河天险可据,因前后形成的两个铁三角(宋辽夏、宋金夏)的支撑,广阔的地域的资源优势等等,但很重要的一条,是党项人西夏人有一定的民主精神,能够容人用人,包括用汉族士子以为谋臣重臣。元昊“以嵬名守全、张陟、张绛、徐敏宗、张文显辈主谋议”。开国皇帝李元昊,“各问所见,择取其长”的做法与精神,是有榜样力量的。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专制社会,皇帝是专制政权的象征,但皇帝尤其开国皇帝也是有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度量的,一定意义上说也有可贵的民主意识与民主思想。比如汉高祖刘邦,在他争夺江山时,韩信投到他的门下,他没瞧上这个找漂母乞食,并甘受泼皮胯下之辱的无名之辈。谋臣萧何识人,生恐这小子去为别人效力为敌对者效力,“月下追韩信”,追回后请求刘邦重用。刘邦言那就拜个将吧,萧何说不行,得拜大将军,非大将军难以拴住他的心。刘邦采纳了萧何的意见。对于拜将,刘邦想敷衍,随便宣布一下了事,萧何以为,如此行事,“封大将如唤小儿”,仍不能予韩信以荣誉感、自豪感与责任感,仍不能令韩信倾全部心智、勇气与勤勉为刘邦效力,没准这小子还会跑,所以必须筑坛而拜。刘邦也采纳了。在战争的进程中,韩信确实发挥了其将兵“多多益善”的才华,捷报连连,战功卓著。在打下山东一片土地后,韩信派使,要求封他为假齐王,刘邦闻言大怒,正要发作,谋臣在旁踩了他的脚,他猛然清醒,将怒斥怒骂之词改成了大丈夫封王,封则封矣,“何以假为”的话,封了韩信一个真齐王。这样,一方面防止激韩信阵前倒戈,另一方面激励他再创佳绩。至于如何对付他的野心,自然另有办法。

明朝皇帝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在夺取江山时,靠了徐达等人的武功,当然也靠了朱升等谋士的智慧。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计,某种意义上是朱元璋制胜的法宝。朱升的计谋实在是高,以至很多年之后,我们有一个国家元首,面对美国、苏联的压力,想起了朱升之计,端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内政外交之策。虽然此策使中国人全民挖洞,全民在石头上掏眼造地雷,全民“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那也只能说明时代发展变化了,在严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对形势的判断不十分准确,并不能说明朱元璋采信朱升之计有错误。

李元昊以及历代君王的些许民主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发掘、弘扬与继承。

200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