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2179000000030

第30章 还朝之志万折必东

标题上的话,是古人对宋朝党项族将领李显忠的描述与评价。

中国的文臣武将,心向国家心向朝廷心向帝王,是其共同的情结。“处江湖以远则忧其君”,他们的心里装着作为国家象征的帝王。

前几天去了趟宁夏中卫,中卫南部有个叫寺口子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点。东边是喀斯特地貌,西边是丹霞地貌。在丹霞地貌风景区,有苏武牧羊处,有苏武居住过的石洞。

苏武牧羊的故事众所周知。

汉朝将军苏武,出使匈奴,被扣为人质。匈奴诱苏武归附,许以高官厚禄,并且配了美女,但苏武拒不接受,一心要回到祖国去。因他冥顽不化,匈奴人便将他发配到荒野去放羊。据导游小姑娘说匈奴人怕羊繁殖后,苏武有奶喝有肉吃,给了他一小群公羊。我则笑问,苏武牧羊十七年,羊的寿命没那么长吧,莫非中间还要不停地换羊?因为是传说,大家只能笑笑。

苏武牧羊处,在西北有很多处,但大多是虚的,而苏武归国之心始终不渝,那却是实实在在,有史可考的。

东汉时有一个名将班超,公元73年,他跟随窦固击北匈奴,接着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新疆)。他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人员,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章帝(76~88年)初,北匈奴在西域反扑,他在疏勒等地坚守,后得东汉援军,联合当地力量,开始反击,从章和元年(87年)到永元六年(94年),陆续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他任西域都护使,后封定远侯。但他在年事渐高时,向皇帝上书,表示“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此话说得很委婉,很让人心酸,其归国归故土之心之志很是坚定强烈。

李显忠以一个宋朝的党项族将领,不为金人西夏人所诱所逼,一心要回到宋朝去,其精神更为感人。

李显忠是绥德青涧人,世为苏尾九族都巡检使。其俗勇鸷果敢,视骑射战斗犹食饮之常。李显忠“生而卓异,长七尺,风神堂堂,自幼倜傥有远略”。十七岁时,入忠壮将军的部队,做侦察兵,抓了十几个俘虏,审问出敌情后杀之,被提升为初品官。金兵大举入侵宋朝,李显忠为形势所迫,也被裹挟了去。金兀术很看重李显忠父子,但他们以为,“我宋臣也,二百年世袭禄秩,及此沦陷,乃为彼用耶”?他们不甘心为金国所用。虽然待遇优厚,也不真正动心。李显忠因不屈从于金将撒里曷,撒找茬子要收拾他,李显忠设计,灌醉了撒里曷所带的几百兵丁,并全部杀死,生擒了撒里曷,想回到宋朝去,以撒里曷为人质,与金国交换被俘的宋朝皇帝。金兵闻撒里曷被擒,全力追赶,李显忠对撒说,想活命的话,答应我三个条件,一,回去后告诉你的主子,“归我二圣,复我疆土,继好息兵,免南北生灵无罪被杀”。二,此次举事抓你,是我干的,与我家属亲戚及同州百姓无关,不要诛杀无辜。三,我放了你,你不许纵兵追我。如果让我再抓住你,我绝对不再放你。撒里曷折断三支箭,答应了李显忠。

因金兵追得猛,而且洛河涨水,李显忠未能将撒里曷抓回宋朝他自己也不得不跑到西夏国去。

李显忠入西夏,“夏主甚喜”。

李显忠脱逃后,全家二百余口,不论老幼,均被金人所杀。他“抱终天之痛,每念之切齿裂眦,恨不即死以复仇”。李显忠想从夏国借兵复仇,夏国主告诉他,只要他为西夏立了功,可以答应他的要求。有一个外号“青面野叉”的西夏酋豪,拥兵数万,“恃勇桀骜,要索无厌,扰边十余年”,西夏无人能制他。李显忠请缨,以精兵三千,智取野叉,取其首级,迫其部众投降。此事让西夏皇帝大为高兴,要将女儿嫁给他,李显忠以丧父守孝为名,予以婉拒。西夏皇帝借李显忠十万大军,李显忠一路掩杀,回到宋朝。

李显忠流离侨居三国间,即金、西夏等,共十余年,虽“备极艰险”,但“还朝之志万折必东”,而且他杀了回来。

李显忠这样的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是忠臣良将。这样的人,是值得后人尊敬与学习的。

中国人,不论何时,不论走到哪里,都应当有一种“还朝之志万折必东”的精神。这个“朝”,可以是具体的中国,可以是华夏文化,也可以是心中的某种信念,与仁爱、诚信、正义等有关的信念。

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