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088

第88章 学生是工具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成长中的栋梁。这是一般人心目中的概念,可在当前的转型时期,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学生却成了他们争取票子房子车子位子的工具。当今的中国,应试教育的路子,二十多年一贯制,应试之巨轮仍在华夏大地上全速前进。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虽然也有,但被“升学率”“高考率”之类的喧嚣淹没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应试教育已为某些教师带来了既得利益,教育改革遇到了来自他们的强烈反对。

教师为了使学生成为工具,采取了很多方法。为了学校的“荣誉”,教师的“名誉”,有些学校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违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规律,一味增加教材的容量与难度,在传授有用知识的同时,灌输无用知识以及知识垃圾,搞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客观上摧残学生。

为了提高“升学率”和“高考率”,有些学校视学习稍差一些的学生为“包袱”,为“垃圾”,分“快慢班”“尖子班”“重点班”,甚至设差生班。对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心理的毁灭,使本来有希望上进的学生在这种等级划分面前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努力。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某些教员将精力只放在教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尖子”学生身上,对学习一般的学生不但从心理上厌恶与放弃,而且还经常进行人格的污辱。

为了“升学率”和“高考率”,学校、教员还限制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选择权利。一切与分数无关的活动,在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心目中均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必在限制之列。学生特别是学习好的学生,被学校视为自己的“财产”,学生升学时择校,中途转学均受到严格限制。我有一同事,因家从城市西头迁到了东头,迁移距离为二十公里,为给孩子转学,此公找学校,找教育局,找校长,找局长,折腾了一两个月。说好话,说软话,说讲道理的话,说不那么中听的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办成。我的另一位同事的孩子,初中时是年级的尖子,曾在全国、省级比赛中拿过不少一二等奖,中考时他报名到另外的学校去上高中,学校哪能放过,派教师、副校长轮番找学生,找家长,要求该生仍留在本校。我的这位同事面临搬家问题,孩子报考他校实属无奈,但学校不体察他们的困难,不容忍他们的“叛逆”,立马进行打击报复,该评的“先进”不评,该有的荣誉取消,并从感情上疏远,从态度上冷漠,致使这个孩子在中考时发挥失常,成绩下降,而且性格出现扭曲迹象。

为了提高知名度,学校不顾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学生多读几年书,让学生报他承受不起学费的学校。有一个山区县中学的学生,家庭是特困户,该生在高二时参加高考,成绩满好,但没有达到上名牌特名牌大学的标准,结果学校让该生继续上高中。第二年高考时该生果真不负校方厚望,考了全省的第三名。该生出于经济考虑,想报不收学费的军校,但校方一声断喝,“不,你必须报清华”。可怜!虽然校方允诺学费由他们想办法,我想他们不可能负担几万元,象征性给点钱是可能的,那么巨大的困难只好由这个学生以及他的亲人们去承受了。可学校的好处是大大的,他们培养出了“清华”学生,那荣誉,那钞票,已在向他们微笑招手了。学生无疑作了一块敲门砖。可怜的学生,可怜的中国人。

199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