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071

第71章 “下岗”离失业有多远

“下岗”是个新名词,不仅在中国范围内新颖,在世界范围内也标新立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也有过工人被裁减的事,但那时叫“下放”,因为这些工人不但“下岗”了,而且被“放逐”到农村修理地球去了。何为“下岗”?即没有了工作,但还可以留在城市,仍然“在册”,还有在原单位“上岗”的可能,有些人“下岗”期间还可以得到所在单位一定数量的生活费(可维持本人的最低生活)。那么失业呢?失业便是丢掉了工作,被所在单位“炒了鱿鱼”。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失业比较正常,失业之后有社会保障,有些国家失业救济金的数额还比较可观,比就业时的收入少不了多少。在我们国家,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因此,人们一旦失去工作,便没有了任何生活来源,便不知依靠谁,不知下一步到何处去就业。所以,在中国便有了与失业相比带有某种优越感的“下岗”和“下岗职工”这么两个词。

在中国,“下岗”是比“失业”优越。可两者到底有多大的差距,细算一下,似乎也不容乐观。虽然“下岗”者每月可拿一定数量的生活费,但数额不会太大,而且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拿下去;虽然“下岗”者还有单位,还有“归属感”,但回原单位就业的希望一般是渺茫的。因此,“优越性”很可能很快失去,“下岗”者与“失业”者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我以为,“下岗”离“失业”只有一步之遥。

“下岗”还有不如“失业”的地方,即“下岗”者恃“优越性”而过分依赖和挑剔,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较差,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重新找到位置。

中国的失业问题终于残酷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回避,只能坦然面对。首先要认识到失业乃市场经济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增强对失业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在就业时便做好随时可能失业的心理准备,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方面的自我保障。多几手准备,才能适应新的社会条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下岗”离“失业”不远,但失业也并不可怕。跌倒了能爬起来,同样是条好汉。

199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