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044

第44章 “七亡七死”引起的联想

西汉名臣鲍宣在《上哀帝书》中指出:“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鲍宣同时指出:“七亡尚可,犹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亡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雠相残,五死也;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鲍宣分析西汉时百姓的悲惨境遇,认为百姓们失去了很多,有“七亡”。而在如此多的“亡”中,只有一条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即“阴阳失和,水旱为灾”,而其余各条,则是人为的原因,政治的原因。“七死”与“七亡”则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果的关系。其中的前三条,为“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和“冤陷亡辜”,这当然属于国家政治生活范畴的事情。

西汉时期,中国的政治不属于最黑暗时期,其中文帝景帝时期,还是盛世治世,有“文景之治”的美誉。考察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乃至一部人类演进史,处处充斥着西汉大臣鲍宣所列举的情形。不论是昏君执政的时期,还是明君掌权的年代,统统如此,并无例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可能是受人类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的结果,也是人类文明演进中必然的现象和必要的代价。

西汉虽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但无疑的,今天的中国人是西汉中国人的后代,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中国的封建社会虽有西周封建说、春秋战国封建说、西汉封建说、魏晋封建说等分期上的学术之争,但不论从哪种观点出发,封建社会的历史都可以说长得不能再长了,封建社会的许多东西对今天仍有影响。由此之因,鲍宣所揭露的西汉时的百姓们所需忍受的“七亡七死”之苦之灾,今天仍程度不同地存在,今天的百姓们还需遭遇和忍受。比如任用官员方面的不完善;比如官员的贪污受贿;比如司法腐败;比如乱摊派乱收费,农民负担过重;比如一些乡村干部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比如“盗贼横发”,社会治安混乱,等等。这不是对现实的诽谤,而是实事求是的自我剖析。我们的社会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我们的社会正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和很不完善之处。这其中有些问题是原来就有的,有些是改革中表现出来的。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等闲视之。鲍宣断言:“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措(废置刑法)诚难。”对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认真对待,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解决,否则是会出大问题的。

19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