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113

第113章 父害

人间有爱。有血亲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等等等。在血亲之爱亲友之爱中,母爱是神圣的,父爱是伟大的。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爱就有可能成为害,所谓的父爱就可能成为父害。

近日看了一些关于父爱的文章,也看了安徽电视台搞的有老舍先生之子舒乙等参加的关于父爱的谈话节目,突然觉得,在我为人父十六年多的时间里,我给了儿子父爱,可能更多的给儿子的是父害。

我做父亲时年纪已不算小,整整二十七岁,应该是很成熟的年纪。但由于小时候与父亲两地分居,从上初中起又在外住校,然后工作,然后远离家乡,对于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如何关爱和教育子女,缺少感性知识,缺少传统熏染,缺少成体系的思想。对于儿子的降生,我有一种初为人父的惊喜,一种生命得以延续的窃喜,一种后继有人的狂喜。儿子是个白白胖胖的大洋娃娃,出生时七斤七两,分娩时难产,用吸盘将头吸得好长,当他满月的时候,已经出落得圆圆乎乎白白净净,让我看见他就能喜上眉梢,忘乎所以。有一句十分传神或者说调侃的话,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面对小儿,我的心境就是如此。

儿子慢慢长大了,可他慢慢的却与我不亲了,从要赖在我的怀里我的脖子上,从对我的精神依恋从“跟屁虫”到慢慢地不买我的账到与我对抗了。我呢,从失望从痛心从发火到慢慢冷静,我开始从责怪儿子到反躬自问,我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我给儿子的全是父爱吗?经过漫长的痛苦的思索,我终于明白了,我给儿子的,除了父爱,还有父害。而且有些所谓的爱,究其实质,也是以爱的形式爱的名义出现的害。

我父害的第一种表现,是拿儿子当玩具,把活生生的人当成了玩具娃娃,小猫小狗。想怎么逗就怎么逗,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全然不顾儿子作为一个人、一人社会人、一个小男子汉的身心健康,不体察儿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要求。有时候我以为好玩的话、幽默的话、逗人的话,儿子听了却觉得尴尬,觉得受伤害,这样的事多了,对儿子的伤害就深了。

我父害的第二种表现,是过分的溺爱。生活上无休止满足,要星星不忍给月亮。儿子想不到不伸手要的,我也在给琢磨,在提供。娇惯的结果是,孩子把什么样值钱的东西都不当东西。学习上过于放任,总觉得孩子还小,身体较弱,看着他背着大书包或爬在台灯下,心就揪得疼。于是,儿子学习不学习,学得扎实不扎实,考试成绩如何,统统不重要,不关心。相反,如果儿子学习时间太长,便要干预,要喝令他及早休息。这样做的结果,是未能培养出孩子的吃苦精神。

我父害的第三种表现,是干扰孩子母亲对他的教育。俗话说,严父慈母,在我们家却相反,我虽不是一以贯之的慈,但慈的时候居多,倒是妻子表现得理智,对儿子要求较高,管束较严,许多本应由我去做的事,只好由出于无奈的妻子去做了。柔弱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常常扮演“打虎武松”的角色。这还不算什么,算不上可恶,可恶的是,当妻子批评责备儿子时,我或正儿八经或嘻嘻哈哈地站在儿子一边,为儿子开脱,为儿子讲情,甚至鼓动儿子并与儿子一起发动反攻。严格地讲,我已超出了慈父的限度,成了昏父。

我父害的第四种表现,是对儿子的教育培养没有明确的始终如一的目标和方略。对儿子的期望值,有时太高,有时又太低。所以对儿子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尺度,没有非常理性的标准。怎么评价儿子,全凭高兴。有时捧之上天,有时又捺之入地。弄得儿子也闹不明白自己到底是龙还是虫,将来到底是学者还是泥瓦工。所以儿子的成绩总是忽高忽低,难以稳定。他自己也迷失了自我,没有了明确的目标。

隐约记得不知何朝何代的何人说过的半句话,“名曰爱之,实则害之”,父害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害。我上面所列举的,仅仅是一部分而已。作为人父,将父爱变成了父害,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是必须检讨和改进的,故记之。

200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