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22178900000111

第111章 心疼孩子

如今的孩子是十分的宝贵,如星星,如月亮,也如太阳。

如今的孩子被称为“独生子女”。独生者,独一无二也,一小家甚至一大家一棵独苗,其所有的宝贵金贵,均在一个“独”字上。

我生于1957年那个“反右”之年,逍遥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躲过了“上山下乡闹革命”,但却躲不过“计划生育”这场不得不为之的“人口革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贱内”给鄙人生了个“犬子”。这小子打从落地起,就让我心疼。

我首先怕孩子得我遗传,成了材(柴)。鄙人自小身体不那么强壮,上大学时又搞坏了肠胃,吃什么也不添膘,一副“苗条”身材。自我批判精神强一点,也可以说成“骨瘦如柴”。所以,我特别怕儿子成为复制的牛撇捺,我们家有一个我这样的就已经嫌多了。子如其父,那还得了。我希望我的“接班人”高大健壮力举千斤行走如飞食铁能化。这小子开始时倒不负我之厚望,三岁之前,形同弥勒佛,上小学前,白白胖胖。可一上了学,便开始逐渐苗条起来,腮帮子不那么圆了,胳膊腿细了,小眼镜架起来了。十年多时间,因为感冒等原因住了三次医院。至于淌鼻涕流眼泪吃药打针之类的事,不计其数。每当看到小小的儿子背着大大的书包,脖子上挂着长长的算盘,踽踽而行,或坐在灯下一遍遍地搬着“生字”之山,游着“习题”之海时,我心里真有说不出来的疼。现在的孩子那可真叫苦,似乎许多人的帽子位子房子票子面子均与他们的成绩单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们过早地肩负起了“社会责任”,过早地开始拼身体之本钱。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总体上差,戴眼镜的多瘦弱的多成“柴”的多(已非遗传意义上的成柴),据说某校在某广场举行活动,站了几十分钟,昏过去十好几个。推测一下,似我这样怕子女成“柴”的,大概不在少数。心为孩子而疼的,大概也另有他人。

在怕孩子成材(柴)的同时,也怕孩子成不了材,成不了有用之材栋梁之材。不知是历史演进、“知识爆炸”的原因,还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心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浮躁了,现在的课本是越来越难。课本难还不算,还有那么一帮吃孩子饭(我不能说他们是在喝孩子的血)的人,闹出了不少的诸如“同步练习”“AB卷”“辅导”“指南”“习题集”之类的玩意儿,办着钢琴美术英语之类的辅导班。孩子们应付课本就已精疲力竭了,可还不得不看没完没了的辅导书,做没完没了的课外作业。我自信我儿子的脑袋是聪明的,学习也还是努力的,但成绩却并不十分“理想”。问老师原因何在,回答是“不用功”。望着孩子瘦弱的身躯与疲累的面容,我真是下不了进一步“榨油”的狠心。我想,人到这世界上来走一遭机会难得,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在要么成材也成柴,要么不成柴也不成材的两难中选择,我宁肯选择后者。可做这样的选择,我同样心疼至极。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的成材与成柴,不只是个人的事,也不只是个别家长的事,尤其在目前“独生子女”主导阶段,教育培养好下一代,关系尤为重大。但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培养方法等诸多方面确实存在重大的缺陷。这一点,“有关方面”大概也有所了解,但却迟迟没有对策,这是不能令国人满意的。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曾大声疾呼过,“救救孩子”。虽然“救”的内容与今日不尽相同,但“救”的行动,却都是应当采取的。希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们的社会能更加成熟,我们的教育体制能有一个实质性的改观,我们的孩子们个个成材而不要成柴。

19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