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91

第91章 马铃薯的退化与西瓜的变酸

马铃薯者,土豆也;西瓜呢?西域传入之“水瓜”(英语直译)也。这两种食品,西方人喜欢,中国人也喜欢,在中国的栽培史,有两三千年不成问题,比之诸如日本等外国,自有一份光荣在。

长期以来,困扰栽培者的,是马铃薯的退化与西瓜的变酸问题。一种不错的土豆,在一个地方连续种几年,就会自然退化。这表现在个体的变小、产量的减少、淀粉与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的降低、口味的变坏等方面。西瓜也有同样的问题。从我记事迄今的二三十年间,西北地区的西瓜品种一茬茬更换,已不下百个品种。什么“友谊瓜”“新疆四号”“星红宝”等等,每一个品种,开头水多而味甜,三五年后便会变酸,最终不得不更换新的品种。当年的“友谊瓜”(后来改叫“反修瓜”)并非与“老大哥”关系闹僵而不种,实乃品种退化不得已而放弃。

对于马铃薯、西瓜等物种的退化,人类能及时觉察并予以克服。但人类对于自身长期滞留一地一岗而产生的“退化”现象,却并未觉察,或并未成为群体意识(在中国更是如此)。即便觉察了,也熟视无睹,不予防治,以至此病不断蔓延。

人类的“退化”现象非常严重。有些人被当做“砖瓦”砌在某堵墙上,便视为“砖瓦”;有些人被当“螺丝钉”拧在某处,便视为“螺丝钉”。人是有惰性的,初到某处时,工作兢兢业业,但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呆上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便自我感觉成了功臣,成了元老,自认为该在待遇上讲享受,工作上讲轻松了。混个二三十年,不干活专挑刺也觉得亏得慌。另外,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呆久了,关系网盘根错节,巩固了自己也网住了自己,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想干事也干不成,只好消磨时日,虚度时光。久而久之,便没有了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便成了地道的“混世魔王”或“混世小鬼”。这便是人类地域与岗位凝滞造成的“退化”与“变酸”现象。

在解决人的精神、意志、干劲、进取心等方面的“退化”问题上,日本人似乎比中国人略胜一筹。且不说什么敬业精神与集团意识,但就在地域与岗位问题上,日本人就非常注意不断地更换。在日本找一个一辈子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上工作的人,恐怕比中国选“全国特级劳模”还要难。他们一般要不停地变换工种、岗位与工作地点。这不但是他们自己想这么做,政府部门和公司老板也要求他们这样做。有些公司只准其职员在某地某个岗位呆三年,就另行安排去别处工作。这样做的结果,使职员经常处于一种新鲜的环境之中,从而始终保持谨慎,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求得关系的和睦事业的成功与个人的升迁。这是一种良性的社会发展机制。

中国人不比日本人笨,中国人种马铃薯种西瓜防止其退化有不少高招,令外国同行瞩目。但中国人在解决人之“退化”问题上确实落后了。而这种事到底有多难呢?说白了就是个“挪窝窝”的问题。下决心去干,又有什么干不了的!

(载《黄河文学》1992年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