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58

第58章 “急于求成”辩

很少听到人们对“慢于求成”有责难之言,而统统在大张挞伐“急于求成”。解放40年,经济危机三四次,调整也便有三四次。探求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众人皆曰:“急于求成”。

如何看待“急于求成”之“成”?面对中国落后和西方国家发达的现实,每一位有热血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希望早日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早日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这个“成”,恐不应视之为奢望,不应加以责难,更不应予以批判挞伐。当然,也有些“成”确定得不那么实际,不那么可行。比如“50年代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198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等等。这不过是某些人脑袋发热后的呓语,而大多数中国人也仅仅是迫于政治需要跟着喊两句口号罢了。这种毫无科学根据而盲目确定的目标,当然无法求“成”。

既然大多数人引为共识之“成”,是追求文明、进步、自由、富强,既然这个目标是可行的而不是呓语梦想,要求尽快实现它,当不为过。而一味地批评乃至批判,似乎缺少道理。

急尚且落后,不急更会糟糕到何种地步。“欲速则不达”,中国人太迷信这一古训了。试问,当别人乘飞船前进时,你还欲学蜗牛般爬行,还想不速而达吗?依我看,我们之所以被别人愈抛愈远,就因为老是觉得我们祖宗曾经先进过、发达过,对眼前的落后持无所谓态度,持来日方长态度,持必然胜过西方人态度。

问题的要害不在于急,而在于方法失当。当别人或坐飞船,或乘火车,或驾汽车前行时,我们却不去解决如何前行的技术问题,而一味地在讨论每分钟三步好还是五步好的问题。争来争去,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拳脚相向、剑拔弩张,但还是一种方法、一个路子。争到最后,可能真正是对别人望尘莫及,甚至连尘土都望不见了,大家就都不用急了,干脆统统趴下,一步也不用再迈,那可能真正是被开除“球籍”之日。

请国人在前进方法上多一点招数,而少争点什么急与不急的问题,民族的希望可能正蕴藏在这里。

(载1990年10月19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