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033

第33章 教师节与“龙须沟”

教师节即将来临,作为教师家属的我,且喜且忧。

记得一介先生在《银川晚报》撰文说,新市区有所小学,门前有条尘土飞扬、煤灰没脚的土路,使祖国的花朵每每“蒙尘”。老先生没讲明是哪所学校,而我一看便知,实乃银川新城九小。巧了,我就住在这条煤灰路边,感同身受,岂能不知一介先生良苦用心。

一介先生没有提到的,还有一条五彩缤纷、烟雾腾腾、恶臭扑鼻的“龙须沟”。此沟与那条煤灰土路交叉而过。九小的学生和老师可能是无可奈何,也可能是“久入鲍鱼之肆”,更有可能因学校文体设施短缺,而把这条污水横流、蚊虫肆虐的臭水沟视为可爱的小溪流,孩子们戏耍玩水甚至游泳者,熙熙攘攘,真有点令人毛骨悚然。

有人考察过长江,有人考察过黄河,我无此豪情壮志,倒是“考察”了这条“龙须沟”。它发源于银川涤纶厂等工厂,途经宁夏社会科学院、十六中学、宁夏党校、工会干部学校、银川九小、宁夏财经学校、宁夏大学,流入宁夏工学院前的湖中。其间还汇入了银川亚麻厂等数家工厂的工业污水、党校等单位的粪便水,叮叮咚咚,轰轰烈烈。“龙须沟”流域,家家都沾个“学”字,大中小学幼儿园,应有尽有,“利益”均沾,可怜的岂止是九小的灵魂工程师和祖国的花朵。

教师光荣!就凭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而又如牛负重,就该戴光荣花。试想炎热的夏夜,“龙须沟”畔的教师们打开窗户,那恶臭、蚊虫扑面而来,他(她)们在灯下挥汗备课改作业,欲罢不能,欲躲无处,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忍无可忍,骂几句娘,怕是在所难免的了。我想,如果生活在这里的人大部分不是教师、学生,尽管不过教师节和戴光荣花,也许这条“龙须沟”压根儿就不会让它出现,或者早就命其遁入了地下。

教师节快到了,秋风已轻轻吹过,气温在降低,蚊虫少了,恶臭味小了。“龙须沟”边的教师们可以过一个美好的节日了。教师节的时间选得真好!

我祝福教师们,当然也包括向我的教师老婆祝福。还有我那在龙须沟畔、煤灰路上、九小内外奔波的儿子。

(载1989年9月4日《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