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49

第149章 公仆·争取领导及其他

写完《“争取领导”质疑》,尚觉言犹未尽,于是便有了眼下这个题目。

所谓“争取领导”,意在争取“公仆”屈尊前来“领导”。在我们这个社会,公仆已成为官员、首长的代名词。毫无疑问,用“公仆”,替代“大人”“长官”“老总”等封建烙印极深的称谓,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中国的老百姓对此称谓表示认同和称许,便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在,即想压迫压迫者,使昔日神气活现主宰社会的官员统统变为由民众支配的仆人。中国的官员呢,一则以接受导师的遗训,一则为了与百姓拉近距离,也接受并肯定“公仆”这一称号。但是,可以说,中国的百姓在此点上委实地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那就是官员们永生永世是做不了仆人的。换言之,仆人一旦有了权力,便不复仆人矣。如此说来,似乎对发明这一称谓的马克思老人家有所不敬了。其实不然。马克思是人不是神,而且是生活在欧洲封建社会消亡不久,资本主义制度尚不完善时代的人。他的思想,不可能不打上那个交替时代的烙印。他对新制度下官员的期望,无疑是善良的,民本的,冀望官员无条件为民众服务,而不去压迫奴役愚弄民众。但他所取的名称却不那么科学和民本。人生而平等,少数人压迫奴役多数人固然不正确,但多数人压迫奴役少数人也显然不对。不为主,便为仆,这显然是民非此即彼封建时代或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的反映。正确的定义应当是,不论官员,还是百姓,均为社会、时代、国家的主人。在此点上,西方所谓的“公务员”之称,倒是科学与贴切的。如此看来,所谓“公仆”其实无“仆”的内涵,公职人员而已。

官员既然是社会的公职人员,那么履行职责便是题中应有之义。“争取”他们来履行职责,来“领导”,便有本末倒置之嫌,有不伦不类之味,有辜负民众、贻误时机、亵渎职责、为害社会之虞。如此的推断,不能不使人手心出汗甚或额头冒汗。那么正确的选择呢,不是下级不是百姓去“争取”官员“领导”,而是官员们应当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或者说应当反过来,官员应讲究艺术,争取自己辖下的民众服从自己的领导,团结一心,搞好事业。

每个时期的民众有每个时期的意愿。那么目下这一时期呢,废除“公仆”之称,除却“争取”之谓应当说是合民心顺民意的。在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称谓上不要给民众以糖精般的期许,在领导与被领导的行为过程中不要让民众无所适从。民众,是不能不爱的。我想,这大概不是一句错话。

(199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