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22178800000147

第147章 关于教师的又一德政

尊师重教,藏之于人心,见之于个人行动,乃人类的高贵品德,高尚精神;若融之于政府的政策,便一跃而为德政。“尊师重教”不像“沙发”“吉普”等,因为后者是外来语舶来品,而前者却是典型的国语国粹。所以用不着核查二十四史,翻检历代典籍,猜也猜得出,尊师重教乃我大中华民族之悠久而光荣的传统。

关于尊师重教,古代的事例很多,比如孔丘先生三千弟子对他的崇拜尊敬、追随侍奉,被历代传为佳话。其影响已漫出国界,波及海外蕃民。中国古代的人们对于老师、师傅的心态,用一句通俗的话语可概括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里有没有虚伪的成分,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大多数人的心中,这句话还是发自肺腑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方面得益最多,感受最深的,当属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站在战争的废墟上,面对经济的全面衰败,首先振兴的,便是教育。我不大懂日本历史,更不了解日本民族的心理特征,不知有无比我国更为神妙的诸如“尊师重教”的字眼词句,也不知他们有无教师节,如果有也不知在春季还是秋季,但人家确实在教育上下了血本,真正做到了教育立国,因而使日本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崛起,成为今日世界东西方人同声惊呼的“经济动物”。我想东洋人对于教育之虔诚,比之我们,多了几许真诚,少了几多虚情。

在我们这个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对于教育,有可骄傲处,也有许多令人沮丧的地方。我们那人均少得可怜的教育投资,就叫人心中不是滋味。这且不说,还有令人更为叫绝的,是近两年来被官方和新闻界视为德政的事,即“某某省下决心归还拖欠教师的上亿元工资”,“某某领导表示,今后不再拖欠教师的工资”。如果不了解每年公款吃喝几千亿元,每年花巨资进口小轿车,每年交十亿百亿千亿各种各样“学费”的事实,这消息委实能感动人振奋人。可不幸的是,如今的政治毕竟有了一定的透明度,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是广泛迅捷的,因此公众对于“国情”便略知一二。在政界为归还拖欠几年的教师工资,为保证今后如何如何欢呼的时候,便有人问,为何拖欠教师工资,而不拖欠别人特别是什么级以上官员的?为何可以大吃大喝,可以讲排场极尽奢侈,可以盲目投资滥交“学费”,却不能保证人民教师养家糊口的权利?为什么嘉许归还拖欠工资者,而不追究拖欠的责任?为什么当政者今日能拍胸脯保证今后不再拖欠,但却对以前的拖欠不做任何说明?今日的保证是否可信,拿什么保证言出必行?不是有一个什么《教师法》吗,不知拖欠工资符不符合这一神圣(!)的法律?

是的,如果同把知识分子当臭老九,当专政改造对象的时期比,归还工资,且做信誓旦旦的保证,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德政且是大德之政了。但作如是观,的确令人心中发酸,不知贬低辱没的,到底是教师,还是别的什么人,抑或是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

中外的政治大家们说过一句共同的话,言中华民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民族。言其经受了许多的磨难,却胸无怨言,仍对当政者充满了理解,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中国的教师们呢,大概压根儿就没高看过自己,就没心存多大的奢望,有十条干牛肉便可传道授业解惑,有几枚不致妻儿行乞的铜板即可醉心于书本黑板,过教师节发上百八十元钱甚或几斤瓜子,便可全家乐不可支。说他们傻也好,说他们容易满足也罢,但主要的,还是他们有民族良心,敬业精神。拖欠数月数年工资仍能从教,这样的人你打上灯笼满世界去找,跨出国界,恐也难找到几个。中国的教师、知识分子实在好,但越是好越应当爱护,千万不能把这种好当成老实当成无足轻重软弱可欺,否则,那是要动摇国之根基的。

(载《宁夏宣传》1994年第4期)